全球疫情再次爆發,台灣疫苗面臨什麼困境?

新冠肺炎已大流行一年,想擺脫這場瘟疫,還得仰賴疫苗。英國、美國、歐盟和加拿大已批准輝瑞疫苗緊急使用並陸續為民眾施打,美國也批准了莫德納(Moderna)疫苗,但亞太地區國家對新冠疫苗抱持更謹慎的態度,連先進的日本和南韓都要等到明年二月才開始施打,許多國家更要等到明年下半年。

彭博21日公布最新版「抗疫韌性排名」,不論在新增病例、最近一個月死亡率和陽性確診率,台灣皆表現優異,唯獨在「疫苗獲取率」,台灣僅有百分之廿六點二,遠低於紐西蘭的百分之二四六點八,也低於日本的百分之一一九點九。

疫苗是終止疫情的希望,指揮中心30日將舉行今年最後一場例行記者會,不僅要紀念抗疫周年,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將與會,指揮官陳時中並將宣布疫苗採購進度,全民期待聽到好消息。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早在數月前提醒,疫苗是未來抗疫戰爭中最大的挑戰,但台灣疫苗採購與自產研發進度都不樂觀。抗疫第一道防線仰賴檢驗試劑,南韓二月獲准生產核酸檢驗試劑(PCR),三月已量產並出口,我國產第一支核酸檢驗試劑,四月底才通過食藥署緊急使用授權,得以專案製造,也慢了一拍。

蘇益仁說,台灣比全球各國更早受到疫情威脅,但美國三月即結合九大藥廠,提撥經費,推出神速行動部署疫苗,台灣卻在四月才舉行疫苗發展專家諮詢會議,實際經費補助直到七月才公告。

國衛院董事長林奏延曾表示,「得疫苗者得天下。台灣在疫苗研發及製造上具備能力,只是綜觀全球指揮疫苗發展,都由副總統或行政院長擔任召集人。蘇益仁說,台灣僅由衛福部長或是行政院副院長層級領導,根本達不到跨部會溝通效果,使扶植速度受影響。

蘇益仁也指出,台灣投入藥廠的補助經費極少,對研發新疫苗九牛一毛,台灣公務體系的採購制度從未有「預採購制(APA)」,讓政府無法保證向國產疫苗廠採購一定的量。

林奏延表示,國產新冠疫苗是推動新南向最佳利器,政府應傾全力協助廠商在海外進行三期臨床試驗,才有機會讓我國疫苗外銷。

相關新聞

總統賴清德26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並拍板研擬兩項國安行動方案,其中一項內容為在未來8年編列1.25兆國防特別預算。行政院27日宣布,...
金管會最近幾年積極推動永續報告書的編製。去年公告規定,所有的上市、上櫃公司,必須在今年8月底前申報公告永續報告書。上周四宣布,明年開始要做...
彭博資訊報導, 台積電 前資深副總羅唯仁傳出退休前帶走2奈米等先進製程資料投靠英特爾,引發業界譁然。台積電25日宣布,...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26日指出,台灣壽險業是「特殊中的特殊」,因歷史因素, 壽險資金長期高度配置海外債券,依國際會計準則須以即期匯率評價損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