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瞭望台〉中國領導層內部不和諧的謠言浮出水面

在拚命圍堵新冠疫情、重振經濟的同時,中國官員仍照常開會。會議上的演講都必須對國家主席習近平輸誠,清楚傳達沒有其他人可以勝任主席職位的訊息,為年底「二十大」習近平爭取連任鋪路。

分析師普遍認為,習近平在「二十大」之後就會開啟史無前例的第三任期。但是,「清零」政策確實造成了政治壓力。即使社群網站遭受言論審查,仍可以清楚看出民眾對政府防疫手段的焦慮感與日俱增。

這樣的氛圍自然令人懷疑黨內是否出現雜音。近來有傳聞指出,中國共產黨內部意見分歧,且有高層級人士反對習近平連任。即便消息來源十分薄弱,這類新聞仍值得關注。不過,重點不在於從這些新聞推知習近平連任會受到那些實際阻礙(目前看來他必然會連任),而是提醒各界外人有多難以摸透中國領導層的實況。

許多黨內和產業界菁英應該都樂見習近平倒台。習近平的反貪運動打擊約400萬名官員,這當中包括約400名副部長以上官員。知識份子不滿習近平加強對意識形態的管控與打壓異己時的無情。習近平的強人形象獲得一般中國人的支持,也有不少人認定西方防疫一團糟,但習近平的防疫手段,對愈來愈多城市與產業造成嚴峻衝擊。

在如此壓抑的政治氛圍中,任何形象較習近平溫和的領袖都會獲得關注。中國共產黨的第二把交椅─中國總理李克強,就是一例。

李克強是經濟改革推動者,和習近平不同,他與西方人士關係友好。2012年,習近平掌權前幾年間,不少人猜測李克強在爭取國家主席的位置。期待中國與西方關係和緩、黨減少對經濟干涉的人自然希望看到李克強政治實力增強的跡象。

近來出現的傳言中,不少側重李克強在官媒上的能見度。許多文章寫到李強對商界人士的溫情喊話,以及他對中國經濟直率的評論。5月25日,李克強坦言,「(中國經濟)困難度,某些方面比2020年COVID-19疫情嚴重衝擊時還大。」

有些人不禁懷疑,這是否意味著政府將從嚇跑投資人、習近平那意識形態主導的政治行動轉向?今年初,李克強正式宣布在明年三月任期屆滿後,不會連任總理。但是,李克強對繼任者人選仍具影響力。

不過,習李相爭的證據十分薄弱。習近平依舊遠比李克強突出也基本上掌握全局。官媒仍不斷吹捧習近平本人與他推行的政策,如:清零政策。5月21日,中國解放軍收到政府提醒,要將「兩個確立」納入政治訓練課程中。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要確立習近平在黨內的核心地位,且將習近平的思想奉為圭臬。24日起,官媒開始回顧習近平過去10年來巡迴國內各地的行程。

香港研究團隊China Media Project指出,習近平不時從《人民日報》首頁缺席符合歷史趨勢。像現在這種政治壓力大的時候,習近平往往會將其他人推上檯面。2020年1月疫情爆發初期,李克強是第一個出訪武漢的中央高層。去年8月鄭州水災,到訪的也是李克強而不是習近平。中國歷代最高領導人通常會和具「苦民所苦」形象的總理合作。如:毛澤東配周恩來、胡錦濤配溫家寶。這之中並沒有明顯的權力鬥爭。

相較於10年前,局勢明顯較為平靜。習近平在「十八大」獲選國家主席之前,鬥爭風波不斷。2012年年初,中央政治局委員薄熙來遭逮捕。1987年「十三大」的前幾個月,保守派與改革派之爭最終造成胡耀邦被迫辭職。

習近平的肅清與政治運動令官員畏懼,加上他扼殺媒體言論,讓外界此際很難察覺類似上述情況的內部分裂。黨內資訊對外散播的管道較過去更少。即使在疫情爆發前,中國驅逐西方記者的人數就已經創下歷史紀錄。疫情爆發後,中國更不願意發放簽證。習近平也從疫情爆發後,就沒有與任何七大工業國(G7)領袖面對面會談。

依據習近平與他主導的體系發送出的訊息,還沒有可信證據指向黨內正醞釀嚴重分裂。但隨著「二十大」召開的日子愈來愈近,考量資訊外傳的種種挑戰,即使是最微弱的跡象也值得關注。

相關新聞

 兩岸開放觀光出現轉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稍早於「馬習二會」上釋出恢復兩岸旅遊交流善意後,大陸國台辦24日指出,陸方將採取積極措施,...
抵上海,26日與王毅會談,聚焦中國支持俄羅斯國防工業等4議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4日飛抵上海,...
美國參議院周二晚上通過延宕已久953億美元的援外法案,除將急需的軍火送至烏克蘭外,也將加強以色列的飛彈防空系統,並軍援台灣在內的印太夥伴。...
微軟4/16表示將向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人工智慧巨頭G42投資15億美元,這項交易主要由拜登政府精心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