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豬不易吃到中毒 台大教授籲標示讓民選擇

「萬物皆有毒,劑量和暴露量決定毒性。」台大毒理學教授姜至剛17日指出,依國內的美豬萊劑殘留容許量標準,以60公斤成人換算,每人每天吃6公斤豬肉、1.5公斤豬肝或腰子才可能超標,且超標離中毒仍有一段距離;但政府仍應做好標示,讓民眾想避免食用時,有選擇不吃的權利。

劑量決定毒性

「萬物皆有毒,劑量和暴露量決定毒性。」姜至剛指出,毒理學之父Paracelsus曾說,「所有的物質都是毒物,只要劑量正確,就可以把毒物變仙丹。」萊克多巴胺屬於乙型交感神經受體致效劑,原本用於治療人類氣喘,但發現效果不彰,後來成為動物用藥,因可增加肌肉,減少脂肪,就被稱為瘦肉精;食品安全一定要透過風險分析,才有科學根據。

「風險分析就是由物質毒性和曝露量的多寡計算。」姜至剛指出,依國內的美豬萊劑殘留容許量標準,腎臟、肝臟0.04ppm,豬肉、脂肪及其他部位0.01ppm(0.01ppm=10μg/Kg),以60公斤成人換算,每人每天吃6公斤豬肉、1.5公斤豬肝或腰子才超標,但超標離中毒仍有一段距離;但政府應做好標示,讓老人、孕婦等易感族群及民眾想避免食用時,有選擇不吃的權利。

食安誤解恐造成恐慌

對於蘇偉碩醫生先前稱,萊克多巴胺比搖頭丸毒250倍的論述,姜至剛重申,他在先前公聽會就指出,蘇醫師所引用的學術論文在 2014年把萊劑在水中化學濃度的標示為16µM,但到了2017年該論文回顧發表時,將該數值誤植為0.016 mM,換言之蘇醫生引用誤植的數據,因此論述不成立。他強調,除了身體健康外,心理健康也很重要,不希望讓大家因為食安誤解而產生對健康的恐慌。

姜至剛表示,食藥署現行推出的溯源系統實為「擾民」,應從源頭開始標示,政府應協助豬農進行標示,而非讓商家自行申請登記;根據陽明大學環衛所和榮總臨床毒物科在2013年的發表,當時還沒開放萊豬進口,國內就疑似有養雞場使用瘦肉精,代表政府管制措施不夠確實,還須加強管制。

相關新聞

總統賴清德26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並拍板研擬兩項國安行動方案,其中一項內容為在未來8年編列1.25兆國防特別預算。行政院27日宣布,...
金管會最近幾年積極推動永續報告書的編製。去年公告規定,所有的上市、上櫃公司,必須在今年8月底前申報公告永續報告書。上周四宣布,明年開始要做...
彭博資訊報導, 台積電 前資深副總羅唯仁傳出退休前帶走2奈米等先進製程資料投靠英特爾,引發業界譁然。台積電25日宣布,...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26日指出,台灣壽險業是「特殊中的特殊」,因歷史因素, 壽險資金長期高度配置海外債券,依國際會計準則須以即期匯率評價損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