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優等生風光不在 台灣面臨什麼問題?

隨著2/3的美國人施打疫苗,美國正逐漸走出新冠肺炎的陰霾,公共場所重新開放,人們開始拿下口罩,經濟活動快速復甦,許多研討會探討「後疫情時代」策略。在此同時台灣的好運卻似乎結束了,本土確診創新高,每日高達數百人,正進入一個「疫情後2.0時代」或「新疫情時代」。

彭博社發表專文「自滿,讓新冠病毒攻破台灣唯一防線」,德國媒體形容「台灣成了自己成功的受害者」;早在四月初,美國「外交政策」期刊即指出「台灣疫情上的成功是令人擔憂的自滿」。結論是什麼?台灣沒有好好把握機會,現在來到九局下半,有可能被逆轉。

和台灣犯同樣錯誤的還有另一個國家,那就是印度,一月底總理莫迪自豪地宣布疫情已進尾聲,並宣稱印度作為疫苗大國可以拯救世界。由於大眾卸下心防,不戴口罩參與宗教活動,病毒一旦攻破便形成星火燎原之勢,如今印度已成為人間煉獄,連火葬場都不敷使用。

取得未來成功關鍵能力,從數位轉型找到獲利新商機!

作為管理者,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則,第一是「超前部署」,第二是「後備計劃Plan B」。台灣最大的挑戰,在於資源不足,不管是疫苗或水電。我們只能在正常情況下表現得很好,但一旦危機出現,便顯得捉襟見肘,問題接二連三冒出來。全世界很少國家像台灣一樣,經濟實力逼近全球前二十大,但邦交國不到20個;晶片多的不得了,連美國和歐洲都跑來爭取,但疫苗卻少的可憐,也不見有人優先供給台灣。

國家如同企業,對於危機處理的能力主要來自於兩點:實力與紀律。這次即將成功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三個國家,美國、中國和以色列,都有這種特質。美國人缺乏紀律,但底子強,科技實力夠;中國紀律強,實力也強,不需要依賴外國疫苗;以色列和台灣都是小而美,但猶太人懂得把金融實力轉化為政治力量,拿到最多疫苗,覆蓋率高達120% 。

這次還有一個現象,突顯台灣的弱點,就是我們「數位轉型」程度遠不及其他國家,這其實是防疫成功的後遺症。過去一年當全世界大都大部分國家都進入封城鎖國,只有台灣實體經濟活動一切照常,全球都改成線上,只有我們還在線下,因此才會有遠距教學手忙腳亂的情形發生。

台灣是全世界科技製造重鎮,很多重要電子零組件,特別是半導體,都在台灣生產製造。全世界正進行供應鏈重組,政府原先規劃,是把「中國製造」轉成「台灣製造」,但未來可能也有變數。

目前染疫的只是一般民眾,還沒有蔓延到一般企業和工廠。上週台積電已有員工宣布確診,如果電子大廠停工或降低產能,勢必重創全球供應鏈。影響是什麼?全球客戶一定會要求台商,加速分散生產基地,降低過度集中的風險,半導體產業會前進美國,其他產業應會轉往東南亞。

亞洲還有一個國家,在這次危機中表現得一蹋糊塗,那就是日本,在亞太地區疫情防控中交出了最差的成績單。最近日本第四波疫情爆發,日本大阪每百萬人新冠死亡數19.6人,超過印度的15.5人和美國的14.5人;日本全國確診者已達65萬多人,到目前為止接種率僅有2.3% 。

日本的問題反映出官僚體系的失誤。在第二波疫情尚未真正結束之際,日本通過消費優惠券,鼓勵民眾出遊和飲食以刺激消費,引發第三波疫情大爆發。當新冠病毒發生多種變異感染傳播之際,日本卻沒有做好外國人入境把關,造成第四波疫情爆發。

但最大的問題,在於日本還想在7月舉辦奧運,希望證明一切已逐漸恢復正常,但事實正好相反。日本國內現在有許多民眾要求當局立刻停止籌備和舉行奧運,但政府視而不見,公開否認停辦奧運的可能性。

由此可見,在危機發生時,掩蓋真相,並不是良好的策略。病毒就像惡魔一樣狡猾,如同恐怖片劇情結尾,當你覺得一切雨過天青時,有個人拿著刀子藏在暗處,突然現身給你補上致命的一刀。該來的總會來,我們準備好了嗎?

相關新聞

新台幣近期失速爆升引發恐慌,市場對關稅戰升級為貨幣戰的憂慮成為現在進行式,新台幣短短兩日升值達1.872元,不僅衝擊出口商獲利,...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
高齡化 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 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