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節約用水」手冊及標誌

「水」為基本糧食供給之要素、提供生態體系保護、為流域之共同財產資源、亦為地球有限之資源,相對其衍生危機包括乾旱、洪患、水污染及其他與水相關之安全,對社會、經濟、國力之影響不言可喻。

台灣地區受山高坡陡、河流短促之自然環境影響,雨水多直接奔流入海,蓄積不易;降雨在時間及空間上之分佈差異性又大,導致可資開發利用的水資源十分有限。此外,由於經濟穩定發展,各標的用水需求日益增加,而新水源開發又曠日費時,在「開源」不易的情況下,致使台灣地 區的水資源呈現了「太多」(洪災)、「太少」(旱災)及「太髒」(污染)三大問題。其中,「水太少」問題顯示供需失衡,供給面難以應付需求面成長。

且由於國內供給面受環境衝擊影響過大,水庫開發不易,更顯示政府推動「節約用水措施」已為時勢所需。

依據總統府98年12月19日節水抗旱會議,總統裁示國人應以「三全」態度面對可能發生的缺水問題,務使節約用水成為「全國」、「全民」、「全面」運動, 更期藉由政府機關及學校率先推動節約用水措施,以示範方式引導民間採行,期藉由提高各標的用水效率、改善民眾用水習慣、建立「知水、愛水、節水」的水文化,共同努力達成「節水型社會」之目標。

 

相關新聞

 主計總處25日公布「113年薪資中位數」指出,113年有68.75%的上班族領不到平均年薪,為歷年次高,反映薪資統計分布右偏嚴重。...
AI正掀起新聞革命。愈來愈多媒體使用AI,當作「乾坤日月刀」般多功能的奇門兵器。
行政院會20日拍板院版「 財政收支劃分法 」修正草案。根據財政部簡報,院版 財劃法 中,中央對挹注地方上看1兆2002億元,再創新高;...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