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節約用水」手冊及標誌

「水」為基本糧食供給之要素、提供生態體系保護、為流域之共同財產資源、亦為地球有限之資源,相對其衍生危機包括乾旱、洪患、水污染及其他與水相關之安全,對社會、經濟、國力之影響不言可喻。

台灣地區受山高坡陡、河流短促之自然環境影響,雨水多直接奔流入海,蓄積不易;降雨在時間及空間上之分佈差異性又大,導致可資開發利用的水資源十分有限。此外,由於經濟穩定發展,各標的用水需求日益增加,而新水源開發又曠日費時,在「開源」不易的情況下,致使台灣地 區的水資源呈現了「太多」(洪災)、「太少」(旱災)及「太髒」(污染)三大問題。其中,「水太少」問題顯示供需失衡,供給面難以應付需求面成長。

且由於國內供給面受環境衝擊影響過大,水庫開發不易,更顯示政府推動「節約用水措施」已為時勢所需。

依據總統府98年12月19日節水抗旱會議,總統裁示國人應以「三全」態度面對可能發生的缺水問題,務使節約用水成為「全國」、「全民」、「全面」運動, 更期藉由政府機關及學校率先推動節約用水措施,以示範方式引導民間採行,期藉由提高各標的用水效率、改善民眾用水習慣、建立「知水、愛水、節水」的水文化,共同努力達成「節水型社會」之目標。

 

相關新聞

 行政院長卓榮泰決心打造具台灣特色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並創建「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將其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全力推動,...
7 月 26 日大罷免浪潮來襲,第一波將鎖定 24 名國民黨籍立委及停職中的新竹市長高虹安。雙方人馬各自卯足全力,力拼多數民意支持。...
影響一國匯率走向因素相當複雜,除主要之基本面考量,如一國GDP成長率、利率水準、區域貨幣傳導效應等,因匯率係相對概念,涉及當事之兩國,...
近期,一份來自「碳簡報」(Carbon Brief)網站的報告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指出中國大陸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