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報導某些疫苗技術恐遭淘汰 WHO:定期施打疫苗將成常態

根據路透社報導,其取得世界衛生組織(WHO)一份內部報告指出,未來針對新冠病毒的高危險族群,像是老年人,可能每年都要接種一次新冠疫苗。報告更大膽推測,未來像BNT與莫德納疫苗所使用的「mRNA」技術,將成為主流;AZ與嬌生使用的腺病毒載體技術,可能被放棄。

疫苗配方持續更新 每兩年追加一劑接種

路透社聲稱他們取得的這份WHO內部報告指出,這項報告在24日於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進行討論,指疫苗為對抗變種病毒,必須持續更新配方;另外,在「指標性」的基本推估情境之下,包括年長者在內的高風險群體,應該每年追加接種一次新冠疫苗,而一般人則應該每兩年追加接種一次新冠疫苗。

報告並沒有說,世衛與全球疫苗免疫聯盟,如何得到這個結論,但報告指出,在指標性基本推估情境中,新冠病毒將不斷出現變異,因此疫苗也需要定期更新,以因應變種病毒所帶來的威脅。

mRNA技術 可能成為主流

這份報告預估明年疫苗生產量將達120億劑,略高於國際製藥商協會聯合會(IFPMA)今年110億劑的預測,顯示WHO認為2022年的疫苗生產量不會大幅增加。文件中還指出,製造、監管審核及「某些平台技術過渡」的問題可能使明年的疫苗供應延遲。

報導說,這份報告雖然沒有指明,哪些疫苗技術,可能會被逐步淘汰,但歐盟開始大量儲備BNT與莫德納等,採用mRNA技術的疫苗上,報導推測,可能被放棄的,將是AZ與嬌生等,使用腺病毒載體的技術。

據WHO預測,明年疫苗產能最糟情況是,受到各國嚴格審批和生產方面問題拖累,導致產量僅有60億劑;最樂觀情況則是能製造160億劑,且能公平分配給全球,以及疫苗能對變種病毒展現強大又持久的效力,那麼可能無須再補打加強劑。

Gavi估計,迄今全球已接種25億劑疫苗,主要集中在富裕國家,反觀在許多較貧困國家,接種人口不到1%。WHO最悲觀的預測是,由於富國每年都須再為高危群補打疫苗,可能讓貧窮國家再次被排在更後面的順位,進一步拉大貧富國之間的覆蓋率差距。

但目前世衛方面暫不評論這份內部文件。

相關新聞

美國法院對Google的反壟斷案作出裁定,結果讓科技產業再度掀起討論。美國法官梅赫塔(Amit P. Mehta)本週二做出裁定:...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本周先後主持上海合作組織峰會與九三閱兵,在俄羅斯總統普丁、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等26國領袖見證下,發表重要講話,...
在中國,股票資金的流出正在擴大。7月有583億美元流向大陸之外,創歷史新高。原因在於在房地産不景氣長期化的情況下,為了便於投資者積累資産,...
橋水基金創辦人達里歐警告,美國失控債務恐引發經濟危機,甚至可能考慮債務重組;同時批評川普政府加強國家控制,社會分歧加劇,獨裁式領導風險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