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橋頭科環評初審 28日將再闖關

環保署明(28)日將召開高雄橋頭科學園區環評第二次初審會議,預料環評委員將關注園區再生能源規劃,以及基地泥火山地質、空汙抵換機制等問題。

若橋頭科能順利通過初審,將送環評大會確認結論;若未能說服環委,則可能需補件再審。

地球公民基金會今(27)日也發出採訪通知,明日包括有機農民、民間團體將出席線上會議發言,籲請環評委員開發單位審慎調查、評估當地泥火山地質與一級保育類動物草鴞之棲地是否適合開發,及重視中崎有機園區農民之權益保障及原農地地景保留等未解爭議,並呼籲開發單位應提出更具體的減碳、減汙策略,符合永續及2050淨零碳排目標。

橋頭科基地面積約262公頃,其中約164公頃為廠商設廠用地,預計鎖定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領域,引進半導體、航太、智慧機械等產業,約創造就業人口7,500至11,000人,年產值約1,000億元至1,800億元,目標希望今年底就能開放廠商選地,不過在這之前,還得先過環評這關。

環保署專案小組在今年5月首度針對此案召開初審會議,當時環評委員主要聚焦再生能源規劃,以及基地泥火山地質、空汙抵換機制等問題。

前次審查當中,南科管理局指出,橋頭科需水量約每日4萬噸,而用電量約為450MW(百萬瓦),此外在綠電交易市場供應充足下,建廠廠商終期用電契約容量有15%應為再生能源。

然而環評委員前次指出,「再生能源15%真的太低!」開發單位應以淨零排碳園區來進行規劃,希望提出更積極的作為。

對此南科管理局在這次送審資料中修正,未來園區進駐廠商營運後將使用20%再生能源,等於是對再生能源規畫有進一步承諾,就看環委是否買單。

此外再生能源使用的中長期目標,預計半導體產業以2030年取得實際用電量25%再生能源,2040年取得45%再生能源及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為努力方向,並依國家政策法令及市場上可提供的再生能源量,適時檢討調整。

南科管理局表示,美中貿易衝突後,台商紛紛回台以及國際大廠轉單效應,產業急需用地,台灣也正在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因而規劃橋頭科,希望打造科技產業廊帶。

相關新聞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
高齡化 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 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