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綠生活 迎向低碳永續家園

前言:「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 2021)去年12月在德國公布,台灣居全球倒數第5,是61個國家中排名第57名,被列為「非常差」(very low)等級,主因高度仰賴煤碳、再生能源比例低,國內5月正逢56年最嚴重乾旱,缺水隱憂暴露環境風險持續增長,顯示節能減碳政策是中央與地方政府施政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全球三大信評機構標準普爾、穆迪和惠譽國際今年5月陸續發布報告,分析氣候變遷對經濟、產業,甚至主權評等的衝擊,且提及「乾旱台灣」環境風險持續增長的危機。據統計,台灣在全球2018年溫室氣體總淨排放量占了2.75億噸、排名全球第31名,台灣雖小,碳排卻高於許多國家;為此,環保署以生態綠化、綠能節電、綠色運輸、資源循環、低碳生活、永續經營等6大方向,致力推動「低碳永續家園」。

台灣近年來,在「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所公布的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排名都不盡理想,被列為「非常差」等級。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WRI)統計,全球2018年溫室氣體總淨排放量約492億噸,台灣占了2.75億噸,比1990年的1.3億公噸,等同翻倍成長。

乾旱+減碳 台灣排名非常差

為解決氣候危機,今年4月22日,美國總統拜登邀請全球40位領導人召開氣候變遷視訊峰會,拜登提出2030年美國減碳至少50%。習近平允諾2060年中國將實現碳中和。日本首相菅義偉強調,除加強推動再生能源外,2030年將減碳46%。

蔡英文總統也在世界地球日當天,出席「永續。地球解方-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時指出,氣候變遷帶來挑戰依舊巨大,我們有責任為氣候變遷做更多努力,台灣正積極部署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轉型的目標。環保署也已提出《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改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俟送行政院審議後,最快下會期送立法院修法,以達淨零排放為努力願景。

多元落實 綠建築、節電、綠化

環保署環管處處長蔡玲儀表示,為達到上述目標,環保署規劃「低碳永續家園」的評等認證,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參與體驗及身體力行,促使國人積極投入低碳行動,並由各生活層面落實全民綠生活,村里、鄉鎮等可透過符合低碳行動的項目來申請認證。

生態綠化部分,「生態」是指生物與同種或他種生物的關係,以及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綠化」則是透過綠化改善環境衛生並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與效益。綠能節電部分,其中將「建築節能」的節能包含加強室內採光、通風、綠化措施等;「設備節能」則是指藉由採用高效能設備,使運轉、維護管理時所消耗的能量最小化。

低碳生活則是選擇較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模式,以對環境傷害最小的方式來完成生活中的食衣住行,例如綠色建築、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少開車多走路等。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