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署成立資源循環、氣候變遷辦公室 專攻廢棄物及減碳

全球各國紛紛喊出2050淨零碳排,但台灣仍未有明確期程,外界疾呼台灣應加速減碳腳步,另外台灣也面臨廢棄物爆量造成去化問題,環保署今天宣布,正式成立「資源循環辦公室」與「氣候變遷辦公室」 ,資源循環辦公室將以廢棄物源頭減量及推動資源循環為目標,氣候變遷辦公室首要任務是加速完成溫管法修法工作及提出碳費制度。

歐盟、日、韓等國近年提出資源循環相關行動方案及計畫,盼實現未來10年資源循環願景,台灣也面臨自然資源不足、廢棄物缺乏去化管道等難題,環保署說,資源循環辦公室將打破既有以法令分工的框架,盤點分析政策與資源,透過法令強化可再利用資源的管理,並整合推動量能,精進資源的循環利用,使再利用產品適材適所,達成源頭減量及資源循環。

資源循環辦公室主任由廢管處長賴瑩瑩兼任,設立「政策規畫」、「產業循環管理」、「有機資源」、「無機資源」及「金屬及化學品資源」等5組工作團隊,由於台灣自然資源不足,物料約76%來自進口,資源供應風險可能造成經濟負擔,廢棄資源需要整體盤點分析、能資源化技術及媒合管道,以及部分難處理或資源化之廢棄物缺乏去化管道等。

另外去年全球因疫情採取封城、遠距會議、限制旅行等手段,大幅降低人們活動及產業生產強度,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仍持續上升且創下歷史新高。氣候變遷辦公室由環管處長蔡玲儀兼任,未來氣候變遷辦公室成立後,首要工作為盡速完成溫室氣體減量及減量法修法工作,徵收碳費制度也將併同修正法案與各界溝通;此外,環保署也將展開研議以5年為期(112至116年)的跨部會調適氣候變遷行動方案。

「氣候變遷辦公室」設有「政策規劃」、「排放管理」、「減碳行動」及「氣候變遷調適」等4組,將以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研析落實淨零碳排路徑、建構碳定價機制、妥適因應國際邊境調整機制、強化全民低碳及教育工作、發展產業減量及調適揭露制度、整合跨部會調適工作等為重點。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