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價格衝高 全球電價急升

美國西北與加拿大西南的太平洋沿岸地區,遭受前未所見的熱浪衝擊,巴西嚴重乾旱令天然氣發電需求上升,中國能源需求也暴增,讓天然氣供應更緊張,刺激天然氣價格創新高並衝擊能源市場。

據資訊供應商標普全球普氏(S&P Global Platts)自2004年來資料,荷蘭一家交易中心天然氣價格7月每百萬英熱單位(BTU)曾創13.1美元新高。荷蘭是歐洲天然氣出口大國。

標普全球普氏分析部主管米德格利(Chris Midgley)預期,全球天然氣價格漲勢可能至少維持到明年。

去年新冠疫情導致美國能源公司減少天然氣產量,但中國對美國天然氣需求持續增加,巴西嚴重乾旱導致水力發電量大減,必須以天然氣發電來彌補供電不足窘境。

美加西岸熱浪令發電需求急增,巴基斯坦等部份缺乏天然氣的地區,因為酷熱天氣令用電需求大增。

歐洲年初因嚴寒冬季消耗大量天然氣,但大批液態天然氣運往亞洲,很難找到足夠天然氣補充庫存。能源資訊商阿格斯(Argus Media)分析師菲爾丁(Natasha Fielding)指出,目前歐洲庫存為十年來最低。

米德格利說,目前沒有足夠的液態天然氣供應歐洲。除了美國產量減少外,許多液態天然氣都運往亞洲和拉美。

天然氣、煤和排放許可等價格走高增加發電廠成本,導致歐洲電價高漲。

據阿格斯資料,德國7月電價每兆瓦時(MWH)曾大漲至83.67歐元(約99.26美元)逼近2000年來最高紀錄。英國、西班牙和義大利等電價也都創新高。

德國化學商贏創工業(Evonik Industries)預期電價會上漲至明年,公司明年電費將大漲20%。

儘管歐美央行指通膨上升是暫時性,但專家認為能源價格大漲正導致通膨率加快上升。

能源顧問公司E&C執行長梅里米斯特(Benedict De Meulemeester)指出,能源價格高漲打擊能源使用量高的企業,像化學等產業的獲利持續被壓抑。其中製藥和汽車等企業,無法把增加成本轉嫁給客戶而最受衝擊。

相關新聞

美國川普政府下令把國防部改名為「戰爭部」之後,隨即召集美國國內外所有的各軍種將領,齊集維吉尼亞州的陸戰隊基地,...
以哈戰爭已滿兩年,美國總統川普提出了一個名為「20點計劃」的和平方案,目前已經取得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同意,但巴勒斯坦方並未加入討論協議內容...
多部田俊輔:在中國,被稱為「內卷」的過度競爭不僅停不下腳步,還在向引領世界的純電動汽車(EV)及電池等諸多行業蔓延。...
白宮 9 月 29 日舉行的跨黨派協商無功而返後, 如果國會未能在美東時間週二午夜(台灣 10 月 1 日中午)前通過臨時撥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