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看歐盟碳關稅2重點 碳定價趨勢難擋將盡速修法

為達2050年淨零碳排,歐盟昨起提出一系列綠色新政,其中最引發關注是2023年將試辦的碳邊境調整機制,攸關我國碳費訂定。

環保署表示,先前碳邊境調整機制僅有草案流出,歐盟此次正式釋放兩大訊息,第一是產品國若已實施碳定價措施,出口歐盟將可減免碳關稅,第二是在生產國碳排標準若較歐盟更好,碳關稅將愈低甚至免收費;這對台灣而言代表碳定價趨勢已不可擋,將盡速修法實施。

環保署環管處長蔡玲儀表示,歐盟為了加強溫室氣體減量工作將執行一系列作為,先前已經立法提案,現在將送到歐洲議會審查,其中包括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對於進口到歐洲的產品課徵碳稅,昨天歐盟進一步明確釋出訊息,2023年將初步試行,並會優先針對鋼鐵、水泥、鋁、肥料等高碳排產品,預計2026年全面正式實施。

蔡玲儀說,根據目前歐盟所述,2023年到2025年將針對進口到歐盟的高碳排商品,要求進口商申報產品碳排放量,2026年開始就會要求進口商要購買CBAM憑證,憑證價格將比照歐盟碳交易市場價格,但進口產品總碳排量愈高,憑證價格也會愈貴。

蔡玲儀說,歐盟此次釋放兩大重點訊息,第一是產品生產國若已經徵收碳費或實施碳排放交易制度,業者可以提出證明該產品已經在生產國徵收多少稅費,之後進口到歐盟就可以減免;其次歐盟將檢視進口產品的碳含量,例如在生產國每生產一公噸的水泥或鋼鐵需要排放多少碳,再跟歐盟標準相比,若碳排量愈低甚至做得比歐盟標準還好,也許甚至不會被收到碳稅。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更細節實施方式還有待制定,將趁2023年起試辦三年並蒐集資料,蔡玲儀說,此次對台灣而言有兩大意義,第一是實施碳定價將是國際趨勢,台灣若不收費,未來就是統統繳給其他國家;第二是產品碳含量愈低要繳交的碳關稅也愈低,因此台灣有必要盡速修法實施碳定價。

蔡玲儀說,先前公布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就有授權徵收碳費的法源,目前將研擬強化草案條文,希望碳費徵收後專款專用,協助產業投入低碳技術發展,因為歐盟初期雖然僅針對鋼鐵、水泥等高碳排商品收收碳關稅,但未來可能擴大開徵對象;如果國內收取碳費,廠商就是繳費給台灣而非歐盟,而碳費又可以用於幫助產業投入低碳技術及改善製程設備,未來產品碳含量可再降低,提升國際競爭力。

至於碳費可能的上路時間,蔡玲儀說,仍有待立法院通過母法後再同步訂定子法,以及跟經濟部門及產業界討論收費對象、費率及專款專用方式,歐盟也是2023年才開始對特定產品要求進口碳排放申報,2026年正式實施,台灣會把握時間布局。

蔡玲儀說,先前公布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就有授權台灣徵收碳費的法源,目前將研擬強化草案條文,希望碳費徵收後專款專用,協助產業投入低碳技術發展,因為歐盟初期雖然僅針對鋼鐵、水泥等高碳排商品收收碳關稅,但未來可能擴大開徵對象;如果國內收取碳費,廠商就是繳費給台灣而非歐盟,而碳費又可以用於幫助產業投入低碳技術及改善製程設備,未來產品碳含量可再降低,提升國際競爭力。

至於碳費可能的上路時間,蔡玲儀說,仍有待立法院通過母法後再同步訂定子法,以及跟經濟部門及產業界討論收費對象、費率及專款專用方式,歐盟也是2023年才開始對特定產品要求進口碳排放申報,2026年正式實施,台灣會把握時間布局。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