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趨緩 公衛學者陳秀熙:科學降級解封7原則

台大醫院16日針對「因應COVID-19新型變種病毒公衛防疫措施」召開視訊線上記者會。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出席記者會,針對變種新冠病毒在公衛精準防疫、邊境防疫及三段預防的部分,和變種病毒與疫苗保護效益、防治佈署與實證等方向進行說明。

陳秀熙先指出,「新冠病毒變異非常快,從病毒的演進也可以發現目前印度株取代英國變異株成為世界主流,即使是輝瑞跟莫德納疫苗,抗體中和濃度也都有受到變種病毒的影響。」他表示,人類因為密集接觸,傳播給可感染的宿主的機率就增加,「變種病毒會增加傳播機率,傳播期間也變長,就是很多陰轉陽的原因。」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16日也在疫情記者會中公布,自去年10月以來,國內有做病毒基因定序的個案中,已累積470案的英國Alpha變異株、6案南非Beta變異株、5案巴西Gamma變異株、2案Theta變異株、17案境外與12本土印度Delta變異株及19案加州變異株。

陳秀熙:台灣已具備解封條件

台灣自5月中旬開始爆發COVID-19本土疫情,之後屏東也發生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境外移入,引發本土群聚。不過陳秀熙表示,台灣的新冠肺炎R0值已連續1個月小於1,Rt值也已小於0.5,加上確診者的康復人數計算,以及目前第1到第6類人員的疫苗覆蓋率已達到82%,且Delta變異株未有跨縣市群聚感染,他認為台灣已具備解封的條件。

此外,目前入境已採取3度檢測加強邊境防疫,盡可能攔截具更高傳染力的Delta變異株進入台灣社區,疫苗接種也採精準風險分層,「加上台灣最大優勢就是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與環境清消!」陳秀熙認為,科學證據顯示,不須等到完全確診個案+0才解封。

他也指出,科學降級解封的原則應包括:

1. 連續1個月 Rt(有效再生數)< 1 

2. 動態致死率(天)下降及康復率增加:解封指數 0.25 

3. 如果VOC變種病毒(Delta)未有跨縣市群聚感染 

4. 入境三次檢測強化邊境防疫 

5. 篩檢監測控制小群聚感染擴大成社區流行 

6. 精準風險分層疫苗注射率(1-6類)完成約82% 

7. 口罩施戴率與社交距離的嚴格實施

台大保健中心主任、家庭醫學科副教授程劭儀也分析,Delta感染者易出現頭痛、喉嚨痛、流鼻水等類似重感冒症狀,不一定會發燒,但根據最新研究,完成2劑AZ疫苗注射後,對於印度株和英國株可達到92%和86%的效力。

美研究:室內保持「通風」可降48%新冠發生率

不過陳秀熙仍強調檢測的重要性,他以全台唯一開放餐飲內用的澎湖為例,表示一家澎湖涮涮鍋業者目前已開放內用,「員工天天快篩,加上戴口罩與保持社交距離。」他表示,未來解封或可參考這樣的方式,又如大眾運輸系統也可實施居家快篩,快篩陰性就能通行。

陳秀熙也提醒,因應英國變異株、印度變異株會透過氣溶膠傳播的特性,若防疫警戒降級,除了民眾要盡速施打疫苗外,還是要配戴口罩、場所要保持良好的通風。

他引用今年美國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美國喬治亞州從幼稚園到小學5年級的校園,除了戴口罩可降低37%新冠肺炎發生率外;若改良通風系統可降低39%發生率,若有打開窗戶、門、使用電風扇,可降低35%的發生率;若打開門窗、使用電風扇,再搭配使用空氣濾淨機、還有紫外線輻射消毒等,可降低48%的發生率。

相關新聞

我國今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長照基金財源不穩定,成長率僅2.4%,支出卻逐年增加,截至去年使用成長率已高達23.10%,...
美國總統川普啟動232條款,並於今(2025)年6月4日宣布對鋼鋁及其衍生品實施50%關稅後,台灣扣件產業受到重創。關稅、匯損,加上中國、...
在野黨修改 憲法訴訟法 ,明定參與評議的 大法官 不得低於十人、宣告違憲不得低於九人,但目前大法官有七名缺額, 賴清德...
中央銀行7日公布9月外匯存底餘額,單月增加55.13億美元,結束連二月下滑,更一舉衝破6,000億美元大關,達6,029.4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