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訪華看中美博弈

《金融時報》專欄刊登中國學者解析此次美國副國務卿薛蔓訪華的核心議題是:與中方討論美國嚴重關切的中國行動領域;討論和尋找共同利益;管理雙邊關係等。

察哈爾學會國際輿情研究中心秘書長、半島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員曹辛於《金融時報》撰文。

中國外交部直到7月21日夜才正式證實:美國第一副國務卿薛蔓將於7月25日至26日訪問天津。她將首先會晤中國副外長謝峰,然後中國國務委員王毅將會晤她。而此前國際媒體已經熱熱鬧鬧地炒作了一把。

根據國際媒體報導,此次薛蔓訪華一事實際上是一波三折,主要是薛蔓開始有意會晤與她職務對等的中國副外長樂玉成,但中方認為應該是分管的謝峰副外長接待她,美國又通過輿論造勢並發起心理戰,最後處理成現在這個狀況。

從當前中美雙邊關係中高度講政治的特點看,到目前為止,難以讓人對世界兩大經濟體的第二次高層會晤有樂觀期待,因為對美國來說,前期的安排並不順利。這裡可能有博弈,也可能是部分內部原因。

美國要確定中美共同利益

綜合美國國務院對薛蔓此次訪問發表的聲明,以及當前中美兩國內政和外交的狀況,薛蔓此次訪華的核心議題是:與中方討論美國嚴重關切的中國行動領域;討論和尋找共同利益;管理雙邊關係。具體來說,它們應該包括:討論和安排中美元首可能於10月G20峰會期間的會晤、朝核問題、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可能的經濟合作等,這些才是重點,按照美國的認知,這些更是共同利益,因為這些議題需要中國的協助。

而中美兩國元首10月可能的會晤,實際上是需要鋪墊的,這對中美國內政治而言都是如此,而朝核、溫室氣體和可能的經濟合作就是前期鋪墊。

就朝核問題而言,根據筆者的了解以及美方人士朝美河內會談失敗後的介紹,美國需要中國做的事情是:不支持朝鮮擁核,當朝鮮就朝核事宜與美國博弈時,一律不予支持;在中朝兩國私下交往過程中則希望中國勸朝鮮棄核——「美國只要求中國做到這兩點就可以了」。就當前局勢而言,這當然包括了當朝鮮繼續堅持擁核,美國及其盟友封鎖朝鮮東西海岸時,中國不應給朝鮮以支持,因為美國認為朝鮮棄核對中國也是有好處的。

筆者認為,鑒於當前中美關係的現實,美國的上述願望並不確定能夠實現。因為當前中國國內一部分人的想法是:既然美國率領日本等盟國在南海和日本海圍堵中國,那中國為什麼要限制朝鮮的核導力量呢?它至少向日本施壓是綽綽有餘的。當然,如果拜登政府轉而用核凍結的辦法來解決此類問題,那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中國,可是改變廟堂之上人士的想法,並不容易。

至於減輕溫室氣體排放,美國氣候特使克里本周三敦促中國關閉燃煤發電廠,理由是中國這類工廠「不掙錢、效率低」,碳排放卻很巨大。然而根據筆者的觀察,這同樣幾乎很難做得到。因為它至少涉及部分中國人口的就業問題,以及利益分配問題,儘管其利潤確實不高。但只要看到6億多中國人的月收入不到1000元,這就一點也不奇怪。而且在相當大程度上,氣候問題經常被看作是務虛和表達「政治正確」姿態用的,除非美國政府把碳關稅作為調節氣候問題的工具使用,否則碳排放的問題難以解決。因此,薛蔓要和中國談這個問題,同樣不容易。

然後就是經濟合作問題。因為疫情,當前美國國內經濟狀況很不好。因為美國在疫情下無法正常生產,為了讓民眾度日,政府過度依賴印鈔,現在已經出現通貨膨脹,美國需要用恢復出口和發行外債等手段來減輕財政壓力,而中國的經濟狀況在當前世界疫情背景下,算是不錯的。理論上講,中美有合作點,問題是怎麼交易?中國能得到什麼好處?

有兩個議題中美可能也可以討論:一是特朗普追加中國的關稅,二是台灣問題。就當前美國來說,對於中美一般貿易中特朗普追加的關稅,拜登政府可以取消,因為這部分關稅最後事實上也是被轉嫁到美國國內去了,這在美國國內也很容易交代。而台灣問題就更好處理了,美國已經通過「印太沙皇」坎貝爾公開強調: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美國政府只要繼續發表此類聲明、尤其是從現在起不再派艦機進入台灣即可,反過來,美國也會要求中國大陸軍機不再進入台灣空域,如此,解決問題的空間還是有的。

依筆者判斷,只要後兩個問題能夠解決,則中美元首在10月的G20峰會上會晤的可能相當大。

讓兩國關係可管理

美國國務院就薛蔓訪華髮布的聲明中有一條:薛蔓與中國的討論「是……負責任地管理兩國關係的努力的一部分」。美國政府的意思很清晰:中美關係要有管理,但美國要能控制,否則國內無法交代,這才是美國所理解的「負責任地管理」。

這意味著,美國要在核心部分掌握主動,實現操之在我。

以此次薛蔓訪華而論,她開始要見中國外交部和她對等的樂玉成副外長,並沒有要見更高級別的官員,現在的結果是樂玉成沒見成,但更高級別的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會晤她,對她來說沒有丟面子,完成溝通和聯絡的工作也沒問題。而對中方來說,雖然沒有滿足讓薛蔓會晤樂玉成的願望——不是你想見誰就可以見誰的,這應該是原則;但會晤她的中國官員級別更高,不僅沒有駁她的面子甚至是給足了面子,而且一點都不會影響雙方的工作。反過來,如果只是謝峰副外長會晤薛蔓,對方大可以不見了,因為不對等,而這顯然也不是中方願意看到的。這就是當前中美關係狀態下的中美外交,也是美方所理解的「負責任地管理兩國關係」。

此外,「負責任地管理兩國關係」還意味著:美國必須保持強勢。美國在高科技、人權等領域將絕不退讓;在南海和台灣海峽等地緣政治問題上,將繼續強有力地堅決對峙。同時在諸如此次薛蔓會見什麼中國官員的問題上,通過國際主流媒體給中國施加壓力,把萬一薛蔓訪華不成的責任推給中國等等。

步步小心,這成了當前中美外交的顯著特點,但也有好處,那就是一旦雙方都走出了一步,往往也可能會比較踏實。

相關新聞

美國參議院周二晚上通過延宕已久953億美元的援外法案,除將急需的軍火送至烏克蘭外,也將加強以色列的飛彈防空系統,並軍援台灣在內的印太夥伴。...
微軟4/16表示將向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人工智慧巨頭G42投資15億美元,這項交易主要由拜登政府精心策劃,...
 美國總統拜登備戰大選拚連任之際,美中貿易戰再掀波瀾。外媒報導,拜登擬對原先最高為7.5%的中國鋼、鋁產品,以「301條款」課徵高達25%...
大陸統計局16日公布今年第一季GDP年增5.3%,較上季加快0.1個百分點,創近三季最高水準,也優於市場普遍預期的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