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銀估2.16億人恐因氣候變遷移民 仍有轉圜餘地

世界銀行今天警告,到2050年,可能有多達2億1600萬人會因農業生產減少、缺水等氣候變遷的負面影響而被迫離開家園,並在國內遷徙;不過世銀也表示,此事並非既定事實。

總部設在華盛頓特區的世界銀行(World Bank)今天公布預測,更新了2018年報告,其中包含來自東歐、中亞、北非、東亞以及太平洋地區的新數據,以針對全球氣溫上升可能造成的損失提供更完整概況。

報告指出,「氣候變遷扮演越來越重要的移民因素」,糧食和水的短缺以及海平面上升,凸顯「在人類生計與福祉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下,採取行動的迫切性」。

世銀永續發展副總裁沃吉利(Juergen Voegele)表示,這項數據對全球潛在移民規模提出估計。

沃吉利警告,若沒有果斷行動,隨著人們離開再也無法維生的現居地,前往具生存機會地區,氣候移民「熱點」最快將於未來10年內出現,並在2050年加劇。

世銀研究員2018年發布關於氣候變遷對南亞、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移民影響的報告,估計這些地區裡有1億4300萬人在2050年前恐被迫搬遷。

沃吉利說,要注意的重點是,世銀的預測並非既成事實,「若各國現在開始減少溫室氣體、縮小發展差距、修復重要生態系統並幫助人們適應,到2050年,境內氣候移民可望減少高達80%,來到約4400萬人」。

相關新聞

美考慮擴大銀行業緊急放款規模。IMF總裁喬治艾娃表示,金融穩定風險持續升高,呼籲各國保持警戒。
馬丁•沃爾夫:銀行業是政府的一部分,卻僞裝成民營部門。必須徹底改革銀行,才能符合它們是公用事業這一現實。馬丁•沃爾夫提出改革的四點忠告。
台灣出口及外銷訂單連6降,除了因國際景氣不佳,可能更值得關注的是源於全球供應鏈重整的因素。
流動性風險的出現,往往發生在「以短支長」及其他違背風險分散、不當的財務操作上。若資金缺口短期內無法彌補,就會發生周轉不靈甚至倒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