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美國正在推進總統拜登設定的70%人口注射目標,但於此同時,愈來愈多人想知道,注射過疫苗後,保護力可以延續多久。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近期宣布,已經展開新的臨床測試,對已經完成疫苗注射的人,施打莫德納(Moderna)的一種強化疫苗,看看能否增加抗體,以及延長保護力。

行政院提出「紓困4.0」,首波發出2,600億元,預估有730萬人受惠。但由雇主投保的部分工時勞工被排除在經濟部、勞動部、衛福部第一道門檻之外。對此,勞動部部長許銘春表示,目前正在盤點中,預計會動用就安基金,每名部分工時勞工補發1萬元。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未見趨緩,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28日,苗栗還有多家電子廠爆發移工群聚案,確診人數破萬人,造成超過兩百人死亡。疫情延燒至今,前副總統陳建仁接受媒體訪問時,坦言指揮中心放寬機組員檢疫措施時,應以科學證據佐證、並搭配強制接種疫苗,否則確實「很容易產生破口」。

全國商總理事長許舒博今(8)日表示,台灣疫情來的又急又猛,部分產業陷入即刻停工、業績歸零、員工生計難以為繼的生死關頭。全國中小企業總會李育家也呼籲政府做到「三快」救中小企業於水火,即「快篩快、疫苗快、紓困快」。

台灣近期疫情嚴重擴散,但獲得國外幫助獲取了一些疫苗,許多人期待盡快接種疫苗後可以趕快恢復正常生活。但是以國際最近的例子觀察,即便是接種率過半,疫情仍可能出現大幅反彈甚至創下新高,其中受到最多討論的是南美洲智利的案例,台灣在規劃施打疫苗的同時,也可以以此為鏡。

台灣新冠本土疫情嚴峻,死亡人數也居高不下,甚至有許多人是在家中、集中檢疫所猝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研究確診資料的時候,的確發現近期的個案在確診之後,多半很快就出狀況,「我們也會請疾管署昆陽實驗室加速做病毒基因檢測、序列分析,來做相關探討,當然也會很擔心是不會是有病毒株的狀況。」

隨著在印度首次發現、現命名為Delta的變種病毒在全球的傳播增加,受影響國家包含即將解封的英國,與已經應封城11天的澳洲墨爾本。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許多已開始施打疫苗的國家,若是過快解除限制措施,對未接種疫苗的人來說可能產生災難性。

變種病毒株燒向世界,據報道,在廣州流行的新冠病毒是Delta變種毒株,該毒株最初發現於印度。當局稱,該病毒「潛伏期短、傳播速度快、病毒載量高」。Delta變種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期對新冠病毒B1.617.2變種毒株確定的命名,這一病毒分支首次在印度報告,目前也在英國等地迅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