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綜合媒體報導,IMF史上規模最大一次的SDR分配將自23日起生效,IMF總裁撰文表示,特别提款權不是靈丹妙藥,它必須作為更廣泛的多個國家和國際機構參與的共同行動計劃的一部分。更應將竭盡全力確保本次歷史性的、用途廣泛的特别提款權分配,在推動強勁、可持續的全球復甦中發揮它的作用。

現代人在網路上一舉一動、手機、監視器留下的足跡,都可能被政府、企業利用,不管是成為企業利益或用來操控、洗民眾的腦,成為當代民主危機;疫情更加速數位生活新趨勢,如何讓政府與科技巨頭壟斷擁有的個資數據不遭到濫權使用,各國都試圖在經濟發展與人民權利間建立新機制。

因疫情痛失照顧者,新冠孤兒恐將面臨更嚴重的貧窮、心理問題!研究指出,疫情已導致全球超過百萬名兒童的主要照顧者死亡,未來可能因為缺乏家庭支持、社會協助與經濟支援而產生更嚴重的焦慮、憂鬱等心理問題,甚至出現其他綜合性的障礙。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各國政府都在宣揚達成「群體免疫」的理想,也就是當夠多的人對新冠病毒產生保護力,疫情可望不再迅速擴散。但彭博資訊指出,這個理想如今看來只是個幻想,因為實現群體免疫的門檻已提高至幾乎不可能達成的水準。

編者按: 未達到群體免疫的目標,各國都在力拼疫苗接種,目前歐美大國在成年人的接種人次已陸續達標,但近期一項最新研究指出,輝瑞(Pfizer)的新冠疫苗可能對青少年構成「更大的風險」,也因此有越來越多人呼籲當局重新考慮向兒童接種疫苗的計畫。

編者按: Delta病毒肆虐全球,使得原本預期能解封的歐美各國,又因病例大增而蒙上陰影。目前多數國家都在朝著快速注射疫苗,以達到全體免疫為首要目標,但牛津疫苗組 (Oxford Vaccine Group) 總監 Andrew Pollard 10 日指,由於 Delta 變種仍會感染接種者,群體免疫僅是「神話 (mythical)」。

儘管遭遇新冠疫情一波波衝擊,但全球經濟仍持續復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中國首席代表5日表示,全球在2020年歷經經濟大蕭條以來最糟的一年後,組織預估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達到6%,有望創下全球幾十年來最高的增長速度。

經濟部國際合作處陳祈典指出,國際貨幣基金(IMF)於今年6月提案分配等值6,500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 SDR)予各會員國,將特別提款權額度提高3倍,以協助貧窮國家渡過疫情難關,此措施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引起各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