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變種病毒株燒向世界,據報道,在廣州流行的新冠病毒是Delta變種毒株,該毒株最初發現於印度。當局稱,該病毒「潛伏期短、傳播速度快、病毒載量高」。Delta變種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期對新冠病毒B1.617.2變種毒株確定的命名,這一病毒分支首次在印度報告,目前也在英國等地迅速蔓延。

綜合媒體報導,全球開發中國家在抗疫的同時,還要面臨國內、外通膨升高的威脅。由於以美國為首的主要經濟體通膨升高,使投資人預期利率將上升,推高公債殖利率,使開發中國家發債時需付出更高的成本,經濟復甦益發困難。

亞太經合會(APEC)在台北時間5日舉行貿易部長視訊會議,我國經貿談判總代表、行政院政委鄧振中出席會議,呼籲貿易自由、疫苗流通不設限。會後並發表聲明指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為當前各國首要任務,所以要加速生產及配送安全有效的疫苗,並加速疫苗相關貨品的通關放行,儘速就暫時豁免疫苗智慧財產權達成共識。

日經新聞報導,日本打算今夏發行疫苗接種證明給已接種新冠疫苗的國人,以便他們出國旅遊,期盼提振商務旅行和其他經濟活動。

據《工商時報》社論籲,建構更公平合理的全球運作機制,把確保疫苗能夠公平分配,和設立全球最低企業稅制這兩個不同領域的議題兜在一起,乍看之下似乎有點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它所牽涉的,乃是整體公平性和既得利益之間的競合課題。

疫苗爭議吵得沸沸揚揚,EUA到底是什麼?跟疫苗進口與國產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又有什麼關聯?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特別整理相關資訊,讓關心此議題的你可以迅速且精確掌握。防疫視同作戰,大家一起齊心面對!

世衛組織(WHO)、世貿組織(WTO)、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IMF)等4大組織領導人,1日聯名投書《華盛頓郵報》,促請世界各國,尤其是7國集團(G7)等富裕國家領袖作出「新承諾」,更公平地分配新冠疫苗,以終結疫情大流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同日表示,拜登政府將在兩周內,公布先前承諾釋出8千萬劑疫苗的計畫細節。

台灣本土新冠疫情不見紓緩,國人關心疫苗取得進度。3日的白宮新冠防疫小組記者會中,宣布美國向全球分配8000萬劑疫苗計劃。根據白宮新聞稿指出,將會提供亞洲國家約700萬劑疫苗,其中包含印台灣和太平洋島嶼地區都可分配到。 外交部今(4)日表示,對於美方在我國政府與人民全力對抗疫情之際,即時伸出援手,展現對我溫暖關懷,表達誠摯感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