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浪潮

余紀忠基金會近幾年持續關心數位發展,從Web2.0走向Web3.0,這是一個被數位浪潮推進的時代;有感於科技產業千變萬化與日漸深遠的影響力,邀請關心公共政策,聚焦產業未來機會與挑戰的你,一起共同參與,與專家學者激盪想法,督促政府成為數位時代來臨時,產業和社會強力的後盾。

背景說明

21世紀以來,數位科技超越工業革命發展曲線,以無法想像的速度快速進化。從雲端計算、大數據分析,到現今的人工智慧與最新推出的ChatGPT,有形無形地對人類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仰賴AI機器人透過學習,生產大量精準文字內容,舉凡論文寫作、新聞報導、行銷提案、法案分析,將可預期徹底改變未來產業發展、政策與教育方針走向。

與此同時,科技業界也開始發表不同的聲音。2023年3月,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蘋果共同創始人Steve Wozniak等科技產業高層,公開呼籲暫停訓練AI系統6個月,他們認為這些系統可能對社會和人類帶來許多風險;由此可知,在相關產業高速競爭下,文明社會看似增加許多便利,卻也同時充滿各種挑戰和隱憂。

從各方面來看,人工智慧產物從繪圖到文字,都隱藏許多待解難題。著作權歸屬與認定?訊息真假難辨所造成的資訊安全、社會問題?政府政策能否跟得上科技突破,對生成式人工智慧有所規範?企業界又更如何因應轉型與挑戰?都是需要以人文精神,透過宏觀視角,一同探討、尋求共識的議題。

活動照片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主持人:史欽泰教授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主持人:史欽泰教授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 研討會活動現場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 研討會活動現場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研討會活動現場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研討會活動現場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主辦人:余範英董事長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主辦人:余範英董事長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講者:林照真教授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講者:林照真教授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大合照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大合照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講者:郭耀煌教授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講者:郭耀煌教授

相關文章

人工智慧新創公司 OpenAI 年底前將在 新加坡 設立區域中心,這是4月在日本東京設立辦公室後的第2個亞太辦事處。專家指出,AI實際應用於新加坡企業的例子相當多,在亞太區AI成熟度達到「AI領導者」級別。

2017年,AI重返學研視野,直到2022年回歸產業,如今早成產官學研所重視之顯學。2018年,中華經濟研究院日本中心主任魏聰哲即評論:「 鼓勵產業導入運用AI機器人之後如沒有相應的產業人才轉型策略,則可能造成高階人才外流以及既有產業人才低薪化問題,但如能搭配各種人才轉型配套措施,則能形成人才價值創造能力與薪資同時提升的『人財共進化』良性循環。 」

2024台灣人工智慧年會 於本月27日至28日假中研院人社中心舉行(註1),以「百工百業用AI」為題探討AI技術應用、數據取用與管制,同時關注AI人才培育、數位轉型等議題 。開幕式更邀請到副總統蕭美琴致詞,她直言:「 在這個AI革命中,成敗在於我們是否能夠一起跟上時代。 」會議中產官學研專家主張重視AI實用、深入產業,本文彙整討論內容與相關報導,與讀者一同追蹤近期趨勢。

美中兩國近期在人工智慧(AI)競賽愈發顯著。美國與阿聯酋等國加強合作,而中國則透過阿里巴巴等企業擴展全球夥伴關係。儘管AI發展迅速,但公眾對其風險的恐懼和誤解對於數位轉型乃至智慧國家的發展仍然是重大挑戰。政府應採取行動,提升政策制定水準、增加資訊透明度、改善公眾理解,讓社會全體一同 認識人工智能的當代角色,才能克服恐懼、步入國際。

因應AI浪潮, 教育部 前幾天才宣布成立大學AI聯盟,針對中小學的AI教育,本月初再由政務次長葉丙成發布「高中AI多元選修課程」、「AI菁英爭霸賽」、生成式AI學習夥伴等政策。對此, 清華大學 榮譽教授李家同表示,高中生各種基礎知識、能力有限,應重在打基礎,辦教育不能追隨時尚,沒有扎實的基礎是學校對不起學生。

本月13日,OpenAI發布新模型,號稱具有博士生等級的理學推理能力:「 對於複雜的推理任務而言,這是一個重大進步,代表了AI能力達到新的水準。因此,我們把標號調回1,將這個系列模型命名為o1。 」與過往不同的是,使用者沒辦法看到運算過程,新模型會先在後臺跑完運算,再摘要其結果呈現給使用者。除了推理能力進入下個層級之外,ChatGPT o1也同時象徵數位人文需重新面臨一波新的挑戰。

歐洲法院今裁決蘋果、 谷歌 控告 歐盟 兩案皆敗訴,主管競爭法的歐盟執行委員維斯塔哲表示,這不只是歐盟的勝利,也是賦稅正義、公平競爭的勝利,「即使最強大的科技公司也不能凌駕法律」。

7月15日,國科會發佈《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下稱人智基本法草案),讓我國的人工智慧管制再度引發關注。不過,該法案中仍有些許爭點有待各界進一步討論。近來新聞再度關切相關AI法制發展,主要議題包括傳播媒體、公共行政、市場競爭,下分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