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一項新研究首次對湖泊和水庫水位的波動進行了全球統計。研究發現,這種變化的57%發生在大壩蓄水池和其他由人管理的水域中,突顯了人類在地球水循環中所起的主導作用。

去(2020)年台灣首度出現人口負成長,用電量卻創下歷史新高。能源局公布2020年能源統計資料,全國總用電量達2710億度,較前(2019)年成長55億度,漲幅約2.4%。其中,住宅、工業部門各增加約30億度用電,服務業部門則減少約5億度用電。

藻礁公投連署累計人數至昨晚突破50萬大關。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昨重申政府全力保護大潭藻礁,精確地說,藻礁議題不是人民對抗政府,也不是環保對抗經濟,而是「環保跟環保抉擇的問題」,此議題是單一政策公投,不須過多政治語言,政府部門將秉持公開態度說明,期待與外界有更多討論。

藻礁公投連署日前已達35萬安全門檻。圖為藻礁公投小組4日在四平街進行遊走式連署快閃,要力拚50萬份。(郭吉銓攝...

根據最近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的研究,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 AMOC)現在達到千年來最弱,而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氣候變遷。

全球16個保育組織最近發表報告顯示,攸關數億人口健康、營養和生計的淡水魚面臨日益嚴重的生存威脅,1/3的魚種已經瀕臨滅絕。

彰化縣醫療界聯盟理事長錢建文表示,藻礁是台灣也是全世界的珍寶。

珍愛藻礁公投第二階段連署進入最後倒數,距離35萬份安全門檻,仍有22萬份缺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退休研究員劉小如、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等多位學者今(25日)舉行聯合記者會,強調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有其他地點可選,但大潭藻礁卻是台灣、全球珍貴的生態系,三接將對藻礁生態系造成不可逆的破壞,請求民眾立即加入連署,讓爭議開發案能被好好檢視討論。

...

編按:東京都宣示2030年要達成「零汽油車」的目標,乍看之下,很容易讓人以為這是絕對性的政策,像是真材實料的越前蟹火鍋;但仔細理解之後,東京的「 零碳排車普及計畫 」竟然還包含使用汽油的混合動力車,像是蟹肉含量不明的蟹肉棒。「無油車」跟「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差距,就如同蟹肉跟蟹肉棒的差距一般,因而引起日本電動車社群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