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環保署啟動《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目標2050年淨零碳排,並訂下碳費、碳交易等措施。

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簡稱國經協會)於1月18日舉行「第26屆臺法(國)經濟合作會議」。由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楊偉甫與法國企業行動聯盟永續城市專案主席Gérard Wolf共同主持,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經濟參事蕭俊及法國財經部科長Pierre ALLEGRET應邀擔任貴賓致詞。

台電3月份要推出「彈性夜減型」減少用電新方案,遭國民黨質疑是缺電,台電今提出說明,表示是因應再生能源時代,為提升夜尖峰供電裕度而推出。

受疫情影響,過去兩年裡各國紛紛推出各式振興方案,其中包含對抗氣候變遷的各種政策措施,可謂是全球綠色新政爆發。

針對台美國商會昨(19)日發布調查指出對台灣能源政策的擔憂,國發會回應表示,3月提出台灣淨零碳排路徑圖,在2030年前達成節能、綠能、減碳極大化,如推動運具電動化、補助及獎勵減碳相關技術開發等。

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107年正式啟動,第一階段新竹林管處已完成台灣西北部自然環境特性、生物多樣性熱點、敏感區位盤點。

海洋委員會及所屬海巡署、海洋保育署及國家海洋研究院,今(18)日召開聯合記者會,向全民報告110年度於海洋施政之豐碩成效。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昨表示,三月將提出我國二○五○淨零碳排路徑圖,目前規畫淨零目標電力配比不包括核能。工商界則憂心,若過度依賴會排碳的天然氣發電,將對台灣全球供應鏈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