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殷乃平
鄭崇華
王伯元
朱雲漢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許嘉棟
陳添枝
薛琦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已離開紐西蘭、飛抵澳洲,將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舉行第九輪中澳總理年度會晤。 學者分析,李強出訪除有經貿合作上的考量,也是藉由提升雙邊關係,企圖從美國圍堵中國的策略中突圍。
克魯曼於5月14日在紐約時報專欄文章「刺激消費是解決中國經濟問題唯一途徑」,以這個題目和對這個題目的論證來說,都與中共官方的說法沒有原則性牴觸,只是刺激消費角度不一樣。 但克魯曼文中有兩點內容,引起爭議,一是第二次「中國衝擊」,另一個就是「5月之問」。
今(2024)年7月份,中國將要召開二十屆三中全會。社會各界對此次重要的會議都期待已久,大家都想知道。在中國經濟面臨穩增長壓力,在國際局勢複雜多變的背景下,中國在改革的方向、思路和策略會有什麼新的變化?有什麼重大的改革政策出台?
今年4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經宣佈,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核心主題是「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國式現代化」是此次會議最重要的關鍵詞,也是理解即將召開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一把鑰匙。...
中共20屆三中全會預定下月召開,有分析指出,這次會議的輪廓初現,包括新一輪改革的重點還是經濟體制改革,召開時間可能在7月上中旬,有關人事的議程也引人關注。
明報今(4)日刊登分析文章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23日在山東濟南主持企業和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被視為對這次三中全會的「定調」,而上週日至上週三,人民日報一連4天發表「評論員文章」,詮釋習近平講話,令三中全會輪廓初現。
文章表示,...
大陸財政部公布,2024年汽車「以舊換新」 中央財政補貼人民幣64.4億元(約合新台幣290億元),加上地方補貼人民幣47.5億元,合計補貼人民幣111.9億元(約新台幣503億元) 。這也是目前大陸刺激消費中的最大筆補貼資金,且補貼新能源車高於燃油車,將加速新能源車取代燃油車。
中國國防部長董軍2日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表示,「和平統一」的前景,正遭到台獨分子和外部勢力破壞。董軍警告,「誰膽敢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必將粉身碎骨、自取滅亡!」
大陸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 從行業看,通用設備、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等行業生產指數連續三個月位於擴張區間,企業產能釋放較快;紡織、化學纖維及橡膠塑料製品等行業生產指數降至收縮區間,企業生產有所放緩。
繼上周大陸對台軍演後,大陸財政部昨(31)日公告,自6月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的石化、紡織、機械、鋼鐵及金屬、運輸工具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協定稅率,按大陸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返回議題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