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變遷與發展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背景說明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活動照片

  • 殷乃平

    殷乃平

  • 鄭崇華

    鄭崇華

  • 王伯元

    王伯元

  • 朱雲漢

    朱雲漢

  •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 許嘉棟

    許嘉棟

  • 陳添枝

    陳添枝

  • 薛琦

    薛琦

相關文章

2024地緣政治高峰論壇11日邀請到前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創院院長 馬凱 碩、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做專題演講。馬凱碩形容,美國前總統 川普 是一名生意人,若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台灣作為美中競局下的一枚棋子,很有可能被輕易犧牲;他也呼籲台灣不要輕易推動台獨。

大陸統計局9日公布,8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0.6%,雖較7月擴大0.1個百分點、創下6個月新高,但仍略低於預期。另外,8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1.8%,遜於預期的年減1.4%並創4個月新低,CPI與PPI的低迷表現,亦加劇市場對大陸通縮的憂慮。

 大陸為挺經濟,擬繼續放寬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5日直言,目前金融機構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還有下調空間。機構預期,人行最快本月就會降準。

由進駐中國的日本企業組成的中國日本商會8月30日公佈了針對會員企業實施的景氣與業務環境問卷調查結果。對於2024年的中國景氣預期,回答與上年相比趨於「惡化」和「略有惡化」的企業合計達到60%,相較於5月公佈的上次調查(50%)增加10個百分點。

作為中國長期利率指標的10年期國債殖利率正接近歷史最低水準。當局正在努力透過對金融機構的窗口指導和自律組織來阻止利率下降。不過,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試圖將國債殖利率維持在一定水準的「中國版長短利率操作(YCC)」的效果目前還很有限。 在8月21日的中國債券市場,10年期國債(基準債券)收益率降至2.125%(價格上漲)。逼近8月5日創出的、能通過英國LSEG取得數據的2000年以後的最低水準(2.099%)。在8月26日的交易中,一度出現了下降到2.145%的情況。

中國持續加大刺激房地產市場力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週三 (21 日) 發佈最新統計數據指出,商業銀行迄今已審批房地產「白名單」專案 5392 個,審批通過融資金額近 1.4 兆 人民幣 (約 6.36 兆 台幣 )。

中國央行維持8月份的基準貸款利率不變;央行7月份下調了基準貸款利率。根據中國央行周二發布的一份聲明,8月份的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維持在3.35%,5年期LPR維持在3.85%。中國央行7月份將這兩項基準貸款利率均下調了10個基點。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潘功勝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指出,人行將推動加速金融穩定相關立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在宏觀層面,要掌握好經濟成長、經濟結構調整與金融風險防範之間的「動態平衡」,並且要實際提高金融監理的有效性,加強監理協同,形成監理合力,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