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思潮

人心思變,包括意圖(行為後的目的)與行動,並非祇關政治,而是涵蓋各類需要改革事項。台灣過去因政治目的而形成的幾個關卡,包括對既成事件(如228、白色恐怖)之經驗所產生之恐懼、戒嚴、懲治叛亂條例、與刑法100條等項,卻擴延到對非政治領域的廣泛制約,對言論、結社、與國際聯繫上造成諸多限制。以解嚴(1987)前後為例,即可明顯看出民間人心思變表現方式的大幅變化。在台美斷交,美麗島雜誌銷售屢創新高後,1979年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在高雄發生美麗島事件...

最近幾年我常常需要針對台灣各大學中人文領域的發展提出建言,但是,我能說的話其實非常有限,往往說過一兩次就覺得語塞。我最常提到的幾點是,要給在大學裡的人,一、有懶散的空間,二、有取之不盡的圖書資源(不管是本身的收藏、館際互借或數位資料),三、要有好學者或大師,四、要有充分的交流、閱讀或討論的風氣,五、要有一種「勁」,或是內在動力。我過去一度認為《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似乎在說一種可以稱之為「心原力」,或ethos的東西,可以具體化為「勁」。...

1927年,蔡元培先生等人主持创办了中央研究院,其中的史语所在傅斯年先生的主持下,发掘安阳殷墟、整理大内档案、调查全国方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49年,史语所作为“中研院”的一个部门迁台,在台湾继续开展学术研究。近期,台湾出版了《追求卓越:中央研究院八十年》一书,系统地介绍中研院的发展历程。最近,中研院院士、史语所所长王汎森先生来沪参加学术活动,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请他谈了史语所赴台之后的发展情况。《追求卓越:中央研究院八十年》一书在...

赴台前,许倬云先生向我提起:“王汎森是余英时的学生,我们都喜欢他。现在已经不凡了,将来会成大器。”我和王汎森先生第一次见面,便由他邀与陈永发先生共进午餐,话题中心是余英时先生和许倬云先生。

那天,我们谈起2009年5月5日逝世的高信疆先生,不胜唏嘘。王汎森在十七、八岁时投稿给《中国时报》“人间副刊”,见报后,“人间副刊”主编高信疆请他吃了一顿饭。多少年后,王汎森与高信疆成为挚友。高信疆当年可谓“纸上风云第一人”,以“人间副刊”为舞台...

我是彰化員林人,高中就喜歡編刊物,大家看我在醫學大學任職,可能以為我是理工背景出身,其實我很熱愛文學,大學聯考志願卡上共填了十三個志願,全都是文學院,我考上台大歷史系,讀了一年才轉到台大心理系。

我認為,現在的大學生很幸福,教育制度改變了,可以修輔系、雙主修,當年我想文理兼修,制度卻不允許。
我的大一因為必修課「西洋史」接觸到佛洛伊德,啟發對心理學的興趣,才決定轉到心理系;另一方面,歷史其實能靠自修,我能文理兼顧;...

第一次見到高信疆先生是在高一那一年,那天他在羅斯福路的「壽而康」請我們吃了一餐中飯。記得當天正是他所編「海外專欄」結集成書出版的日子,書名叫做《春來燕歸人未歸》。高先生將手頭那一本樣書送給我,並一再對書的某些部份表示不滿意。

高先生當時引進海外的一大群學者、文人為台灣的副刊寫文章,是台灣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這些海外學者與文人為七○、八○年的台灣文化界帶進許多原來沒有的內容與觀點。高先生英文不算頂好,...

這是一本河川之書,也是一本時光之書。

蜿蜒流經大台北地區的淡水河系,維繫著北台灣水資源的生命動脈,其主流全長324.3公里,流域集水區2,726平方公里,為台灣地區第三大河。隨著人口的快速成長,工商業發展,淡水河是台灣最早現代化的河流,也是最早嘗到現代化所帶來的污染副作用的地方。

當時,政府為了積極解決傳染病等公共衛生問題,大力推動新式的化糞池(即抽水馬桶),糞便隨著抽水馬桶流入河川,造成嚴重的污染。...

首先我要引用傅斯年民國九年二月刊於《新潮》一首詩〈自然〉中的幾句:

「趣味!」「趣味!」

你真果和我最親切嗎?

你為什麼不能說明你自己來?

這幾行詩原是在講西方壓力下的中國傳統學問,但是用來形容今天人文學的處境,似亦合適。人文學的價值不再是不證自明的,而是要「能說明你自己來」。

在十九世紀,有些人文學者還對置身於科學家之間感到不滿意,覺得降格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