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渣打集團發布零碳倒數調查顯示,78%跨國企業考慮將淘汰無法配合減碳的供應商。
今年5月歐盟碳價史上第一次超過每公噸50歐元。碳價在近幾個月急遽上升,目前的碳價已是疫情前水準的兩倍之多。在碳價影響企業成本的情況下,未來的投資趨勢將聚焦在零碳排、低碳排企業。
因應能源不足,參考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每年公布能源情勢回顧分析,以了解我國能源情勢發展趨勢
為響應全球淨零碳排倡議,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與中鋼、中華電信、中鼎、日月光、台積電、台泥、玉山金控、亞泥、信義房屋、台新金控、國泰金控、新光金控和鴻海等13企業,於世界環境日(6月5日)成立「台灣淨零行動聯盟」,將努力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13家企業合計佔台灣GDP約45%,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佔約全國的19%,未來將邀請更多企業加入實踐零碳行動。
全球投資人將要求製造最多汙染的亞洲發電事業減排溫室氣體,以實踐最新的氣候變遷目標計畫。
地球正在發燒,5月全台均溫創新高!台灣整合防災工程公司總監賈新興3日受訪指出,今年5月均溫27.82度,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因太平洋高壓太強且籠罩全台,導致天氣大多高溫炎熱,連帶影響今年5月全台用電量破紀錄。他指出,由於極端的天氣事件會不斷發生,除了落實能源轉型,也要積極加強防災。
歐盟將於7月14日提出10多項氣候政策改革。
對於政府而言,「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的職責,是「非核」,還是「減碳」?!涉及到如何解決國人生命安全的空氣污染問題,我們的「減碳」和「零碳排」的政策是什麼,有階段性的發展目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