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除了汰換電動運具外, 環保署 日前修法公告增加四項農業溫室氣體增量抵換措施,但環團認為助益有限。
行政院昨(2日)舉行新內閣首次院會,會上通過《海洋產業發展條例》草案,將交付立院審議,終於讓逾期一年多的「海洋三法」立法推進一步。
2020年起,我國50公頃以上的園區開發都需提出溫室氣體抵換承諾。近期環保署擴大抵換來源種類,並新納入農業部門減碳,這也是農民除了植樹造林、禽畜糞處理之外,首次有機會從減碳行為中獲益。
為推動 空汙 減量,環保署今(1)日預告空汙費率修正草案,祭出棒子與蘿蔔。
德國31日宣布援助3800萬美元與兩筆低利貸款,希望分擔巴西新總統魯拉的保育政策經費。
聯合國支持的一份報告得出結論稱,社會上污染最嚴重的10%人群要為氣候變化背後每年近一半的溫室氣體排放負責,這為針對精英群體的政策創造了“強大動力”。這一國家內部的“碳不平等”現象,為針對最大污染者徵收財富稅提供了理由。
大年初四(25日)風光合力發威,太陽光電發電量最高超過5GW,風力發電量穩定帶來約1GW。25日中午12時32分,太陽及風力瞬時發電量合計達623.3萬瓩,風光滲透率首度突破三成,相當於每3度電中,便有約1度是綠電。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