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

台灣大選結果,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當選總統,國民黨成為國會最大黨、民眾黨政黨票大幅成長;也就是說,這是三黨支持者都「雖不滿意但勉強接受」的結局,綠、藍、白三大主要政黨各有斬獲,但也凸顯各自現存的挑戰。因此,選舉結果最大的贏家,仍是展現集體智慧的台灣民眾:一方面避免政權一夕全面更迭的動盪,一方面又讓國會能有充分的在野監督力量;更重要的是,藉由民意的展現,讓緊張的兩岸關係有機會緩解。

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10日報導,5名熟知相關計畫的消息人士透露,拜登打算在台灣大選後,派前民主黨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以及共和黨前國家安全顧問海德里(Stephen Hadley)率跨黨派代表團訪問台北,而這可能使美中設法穩定緊張關係的努力複雜化。

印度媒體《今日商業》(Business Today)24日報導,台灣雖然以獨立國家的方式運作,但北京卻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分;在俄羅斯出兵侵略烏克蘭之後,關於「中國可能對台動武」的猜測也越來越多。曾任印度儲備銀行(即印度中央銀行)總裁的知名經濟學家拉加恩指出,中國確實有可能對台灣採取行動,並且引起西方世界的一系列反應。

根據經濟部統計,我國對大陸投資額自2015年起逐步下滑,對新南向國家則是自2014年開始成長,2021年兩者已十分接近。到了去年,對東南亞投資額52.7億美元,超過對陸投資的50.5億美元,首次達到黃金交叉,而今年截至10月為止,亦是對東南亞高於對陸投資。

美中領導人近日會晤,雙方和解並達成多項共識,對台灣影響深遠。

今年八月,英國媒體「衛報」(The Guardian)就曾報導抖音等App恐成北京資訊戰新武器 欲對台灣青少年思想改造;無獨有偶近日法國電視台播出「TikTok:中國大陸陰影」紀錄片,部分聚焦台灣大選,專家說,TikTok可能成為中國大陸「統一」工具。

九大工商團體舉辦「與國家未來領導人會談」,侯友宜宣示當選後將重啟ECFA後續談判。ECFA是兩岸於2010年在九二共識互信基礎下簽署,後續談判2012年已完成投資保障協議,另有兩個重要議題就是服貿與貨貿,服貿於2013年簽署,但因太陽花運動無理阻撓,以致未能在立法院通過,貨貿開始了談判,但未簽署協議。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及副手搭擋駐美代表蕭美琴 21 日到中選會,正式完成參選登記。 賴清德發表談話強調,「我們意志堅定、充滿信心」。他並闡述賴蕭配3意義,包括兩人都有國家使命感、代表信賴台灣的國家方向、代表負責任穩健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