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以哈戰爭超過1個月,各地對以色列政府忽視平民安全不滿持續升高;本月11日以色列民眾與人質家屬,更齊聚在首都特拉維夫的廣場,訴求以色列停戰,救出人質,這場示威活動成了開戰以來,最大的反戰示威規模。
「拜習會」據傳將於15日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舊金山峰會場邊舉行,美國新聞網站《Axios》8日援引多位消息人士獨家報導說,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會上宣布重啟軍事溝通管道;拜登政府希望進一步穩住美中關係,降低發生軍事誤解的危險。
台灣民眾抵抗意志的高低,一直是台灣、中國、美國間互相角力、互相投入與抵銷的過程。
中央大學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合辦的「余紀忠講座」,10月31日邀請吳玉山院士進行演講,演題為「烏俄戰爭對台灣的啟示:比較、互動與示範」,吳院士以烏俄戰爭為本,從三個角度切入來看烏俄戰爭對於海峽兩岸以及世界主要國家所起的示範作用,藉此避免臺灣陷入戰爭的泥淖,善盡台灣為世界公民的社會責任。
大陸財政部24日消息指出,中美經濟工作組在24日以視頻方式舉行了第一次會議,該會議由中美兩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主持,雙方就兩國及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雙邊經濟關係、合作應對全球挑戰等議題進行了深入、坦誠、建設性的溝通。
以巴衝突持續延燒,以色列國防軍( IDF )表示,以色列空軍 22 日稍早襲擊了黎巴嫩真主黨( Hezbollah )的 2 座基地,兩國邊境正爆發零星戰鬥。對雙邊衝突,歐美各國領袖先後計畫造訪中東; 伊朗外交部長警告以色列和美國,如果以色列不立即停止軍事行動,中東可能失控。
以巴爆發戰爭,對全世界均有深遠影響。以巴戰爭對台灣的啟示是,加強和談才能避免戰爭。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表示,願意在基於互利、尊嚴、對等、沒有先決條件下,與對岸展開對話,創造和平共榮。但有這些前提,雙方很難溝通。
為調停以巴衝突,美國總統拜登預定18 日訪問以色列並轉往約旦會晤約旦、埃及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統;然而17日加薩(Gaza)一間醫院遇襲釀數百人喪生後,徹底打亂了本就充滿挑戰的中東行。白宮表示,拜登將延後出訪約旦,此行僅會前往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