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

降雨量少、熱浪肆虐和乾旱加劇,讓中東成為世界上水資源最緊張的地區,恐有數以百萬計人因 氣候變遷 而流離失所。

漁電共生再起爭議,台南七股有光電業者以10倍高的租金與漁民搶地,高雄美濃傳出業者欲申請特農區開發光電。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26)日邀請行政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經濟部長王美花,以及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進行專案報告。

政大今天舉辦「 氣候變遷 因應法草案座談會」,邀請產官學等各界專家聚焦碳費及碳稅議題,環團指出,未來應監督碳費收取後的實際用途,與其優先分配給排碳大戶,更應用來推動「公正轉型」,未來面臨氣候變遷及淨零排放的過程中,才不會讓弱勢更為弱勢。

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政府協助國內企業建構碳盤查能力,並增加查驗量能,環保署長張子敬今天(26日)表示,環保署已培訓超過200名查驗人員,並與經濟部共同輔導協助新設查驗機構,目前已新增3家通過認證、5家尚在認證中。

台灣以2050年淨零碳排為目標,外界關注2030年階段性目標, 環保 署長張子敬今(26)日表示,現行溫管法 減碳 目標是較基準年減少20%,但配合2050淨零排放,正在進行檢討,預計年底出爐,不過他表示,「希望高於20%。」但仍待各部會討論。

歐盟國家今天同意,明年將提高「巴黎氣候協定」(ParisAgreement)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試圖在今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前,凝聚主要排放國的減碳雄心。

新冠 疫情 不只讓世界發展慢下來,還使人忘記 氣候變遷 的嚴重性!一項針對1900萬條推文的網路使用習慣研究發現,2019到2021年間人們對 新冠肺炎 的關注,導致氣候變遷備受冷落,下滑了3成。

2022九合一地方大選今(21)完成候選人號次抽籤。環保團體則在北市府前召開記者會,呼籲候選人盡快提出氣候政見。綠色和平表示,9月起陸續彙整「氣候政見意見書」送交地方首長候選人,僅有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及蔣萬安、台南市長候選人黃偉哲及許忠信四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