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

格陵蘭艾奇冰川的浮冰滿布,讓採訪團隊搭乘的船只能停留在八公里遠,但都能聽見冰川墮入海的巨大聲響,反覆的崩塌也傳遞出氣候變遷的警訊。

民國109年下半年至110年上半年,台灣遭逢百年大旱期間,農委會農水署及經濟部 水利署 定期召開平台會議,進行業務交流及互助合作;兩署為台灣水資源調配及農業永續發展努力。

整合金融資源,支持淨零轉型,金管會今日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以揭露碳排帶動產業減碳、推動永續經濟活動認定指引;藉由強化金融機構的角色、對投融資部位的盤查、對風險與商機的評估,及策略規劃,驅動企業低碳轉型、揭露氣候相關資訊,帶動我國轉型至低碳或零碳經濟。

為加速地熱發展,經濟部昨(26)日邀集國內12所地科相關校系簽署「地熱探勘學研合作平台」合作備忘錄,預計明年將新增五處探勘場域,將累計共八處。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透過學術人才資源與政府共同投入前期地質探勘,讓後續廠商開發更順利,期望能讓地熱成為台灣第三重要的再生能源。

近年ESG投資在金融界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重大趨勢,國際永續投資聯盟(GSIA)調查指出,2020年全球投入永續投資金額高達35.3兆美元,占全球機構投資人資產管理比重達35.9%,整體規模較2018年增加了4.62兆美元。

行政院副院長 沈榮津 昨(22)日出席「2022綠色行動力論壇」時致詞提到,我國今年底在西部海域的 離岸風電 機組將可達到200座, 再生能源 規模也將超越日本及南韓。

高雄市目前有鳳山、臨海2座再生水廠,但尚無海水淡化廠。 水利署 日前到高雄勘查後表示,北高雄預估可在興達電廠旁興建海淡廠,每日可提供10萬噸用水。

新北市烏來,有美麗的風景、珍貴的生態,許多人長期守護這塊北台灣秘境。一項南勢溪越域引水計畫,造成生態危機,讓秘境變險境,搶救行動開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