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大陸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第2季和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算是大陸經濟的大事,因其會出現一個重要的轉折,即改變預期、扭轉方向,改變的是外界對大陸經濟的預期,扭轉的是大陸經濟自身方向。

歷經兩年協商,英國商貿大臣巴德諾赫(Kemi Badenoch)16日在紐西蘭正式簽署協議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這是英國脫歐後簽定的最大貿易協定,也令該國成為CPTPP於2018年生效後首個加入的歐洲國家與非創始成員國。

今年以來,國際主要機構紛紛下修今年的經濟成長率,並認為景氣復甦力道不足、甚至有衰退的風險;但各國主要股市上半年卻呈現多頭的格局。對於此種經濟走勢、股市行情產生脫鉤的現象,有需要進一步分析。

美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增0.2%低於預期、年增率降至3%,創下2021年3月以來最低且連12個月下滑, 顯示通膨持續降溫,推升美國聯準會(Fed)此波升息循環接近尾聲的預期。

受此消息激勵,美股道瓊工業指數12日早盤揚升259點或0.76%至34,520點,標普5百與那斯達克指數分別上漲0.86%與1.16%。美元指數大跌0.81%至100.91,日圓大漲1%升破139關卡。10年期美債殖利率下滑7.7個基點至3.904...

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將於6日至9日出訪中國,成為拜登政府第二位赴中內閣官員。葉倫行前與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會晤時,強調美中兩大經濟體合作的重要性,以應對宏觀經濟和金融問題等全球性挑戰。學者認為,雙邊財政部門應想辦法克服政治障礙,推動務實合作。

美國財政部聲明指出,葉倫和謝鋒進行「坦率且有成效」的討論,內容涵蓋全球和雙邊議題,有助於維持兩國溝通管道暢通,並有效管控中美雙邊關係。葉倫於會面期間提出多項美方關注的議題,...

當代國際秩序的建立,舉凡安全、貿易、金融到人權、環境等,大抵皆以美國為首,其他已開發國家協力、發展中或後進國家跟隨之。這套常被詮釋為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價值的國際秩序,從冷戰時期沿用至今。儘管各種批評不斷,認為其過度向美國傾斜,制度不公,但在後冷戰單極權力結構的體系中,重塑國際秩序並非單一國家可輕易做到。而集五大南方國家的BRICS,無論人口、經濟規模、天然資源,在全球占比可觀,其動向也就備受矚目。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預計本月6日至9日訪問中國,外界預期雙方將針對一系列問題進行討論,包括對中國新版「反間諜法」和表達新疆人權議題的擔憂,但一般預期這次訪中行不會有重大突破,目的僅限與中國建立長期溝通管道。

6月各大央行動作頻頻。英格蘭銀行(BOE)連續第13次升息,且一舉升息2碼;歐洲央行(ECB)升息1碼,並暗示還要再升;澳洲及加拿大央行則是在暫停升息之後,又恢復升息,挪威與瑞士央行繼續升息;連土耳其新任央行總裁也違逆總統厄多安的意願,悍然大幅升息。反觀美國聯準會(Fed),雖然並未升息,卻提高通膨率預估,並暗示高利率將維持更久。

這些事件加在一起,意義絕不一般。各國央行對抗通膨已經歷時兩年之後,情勢依然如此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