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碎片化經濟將爆新冷戰 損失恐高達全球GDP的7%

國際貨幣基金(IMF)第一副總裁高萍娜(Gita Gopinath)警告說,在烏克蘭戰爭和美中關係緊張的情況下,全球經濟碎片化以及基本雙邊貿易的明顯轉變可能引發一場「新冷戰」,將使全球經濟產值損失多達7%。

高萍娜11日在哥倫比亞麥德林舉行的國際經濟協會(IEA)的會議上說,如果世界經濟分裂成兩個集團─在西方由美國和歐洲主導、在東方由中國大陸和俄羅斯主導,所造成的損失可能達到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5%至7%。

她說:「雖然沒有跡象顯示世界已從全球化廣泛撤退,但隨著地緣經濟碎片化日益成為現實,斷層線正在出現。」「如果碎片化加劇,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處於一場新冷戰之中。」

新冠疫情阻礙了貨物運輸,尤其是來自中國大陸的貨物,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急升,這些影響促使各國政府將重心轉向保護自己,在國內生產更多產品,或將產品「友岸外包」到與其關係更穩定的其他國家。

去年全球共祭出約3,000項貿易限制措施,幾乎是2019年的三倍。經歷數年來的貿易緊張加劇和提高關稅,中國大陸已不再是美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大陸在美國進口總額的占比從2018年的22%,大幅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13%。

高萍娜還表示,墨西哥、印度及阿聯等新興市場,已經削弱了中國大陸對美國的貿易角色。不僅如此,某些「暗示性證據」也顯示,美中過去的直接關係正被一些間接關係所取代。她說:「例如,由於美國對中國貨品課徵關稅,大型電子製造商已加速將生產從中國轉移到越南」; 「然而,越南的大部分投入來自中國,而大部分出口則銷往美國。

此外,墨西哥今年將超越中國成為對美國最大的商品出口國,但許多在墨西哥開設工廠的製造商,都是瞄準美國市場的陸企。」

高萍娜說,這種碎片化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恐將超過各國致力於提高的國內經濟韌性和安全性。她並呼籲各國採取「務實的」作法,盡可能維護自由貿易的好處。

相關新聞

路透5日引述業界人士說法稱,日本將在2025年的新版能源政策中提高核電占比,藉此在需求增長和地緣政治情勢緊張的雙重挑戰下穩定電力供應。...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於當地時間6月4日晚間,在社群平台X(原Twitter)發文,自行宣布在國會大選中勝選,...
今年是「六四事件」35周年,北京提高社會維穩層級,天安門廣場仍須提前預約才能進入,天安門城樓則全天關閉。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區大型路口、...
美國總統拜登對一系列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大幅提高關稅稅率,只不過是一年多來美國重新部署亞洲貿易路徑的布局之一,可從最近的一些數字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