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15日將以農業為主題,首度召開工作小組會議。知情官員表示,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農委會都將派員參與,期盼水果、蘭花等農產品持續開拓美方市場。

「前哨預策」創辦人范疇於《經濟日報》撰文指出,若把地球視為一個含有大量分支、但利益結構並不相容的機構,這機構資不抵債有如經營上破洞百出;以台灣的經濟體量以及被迫的國際孤立,影響不了地球下一步究竟是減資還是破產的方向,但真正威脅,落在地球不幸陷入破產路線時,台灣是地球公認的戰火起燃點之一。

美將續台灣為匯率操縱國名單,又與台美衝刺5G合作,經濟部長王美花近期連兩周召開5G座談會,高通、思科、臉書、微軟等重量級美企,以及台灣電信三雄、鴻海、和碩、聯發科、中磊、啟碁、智邦等十多家資通訊大廠都受邀出席希望透過台美合作,拓展台灣發展國際5G商機,台灣要步步為營。

編按:今年4月央行總裁楊金龍提出三大理由向美爭取磋商,即對美國出超擴大主要是中美貿易衝突的轉單效應、疫情效應使得台灣資通訊出口到美國增加非來自匯率因素、美國QE(量化寬鬆)金額太龐大資金外溢效應。4月以來央行回歸市場供需機制,沒有進場調節,因此推測台灣恐續烈匯率操縱國名單。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8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持續走高,可能傷害企業獲利,並帶動消費者物價加速走高,使聯準會內部的鷹派勢力更加壯大;聯準會官員將在9月決策會議尋求達成共識,俾以在11月開始逐步減少購債規模。可能以每月減少150億美元的速度減少,預計在8個月期間,亦即明年中之前完全結束購債。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10日晚間與德國總理梅克爾通電話。習近平除肯定梅克爾多年來推動中德關係發展,並希望德方推動歐盟堅持正確對華政策,客觀看待差異,理性處理分歧,推動中歐關係持續健康發展。

綜合媒體報導,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上午應約與美國總統拜登熱線。習近平指出,中美關係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選擇題,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題。拜登則回應,兩國沒有理由由於競爭而陷入衝突。美方從無意改變一個中國政策,美方願同中方展開建設性對話,推動美中關係重回正軌。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昨(8日)致函美國國會領導人,警告若國會再不採取行動提高或暫停債務上限,政府自8月以來提供的紓困額度將在10月用盡。他指出並警告在所有可用措施和手頭現金用完之前,國會若還不採取行動提高或暫停債務限額,恐將造成美國的經濟損害,並可能會再次導致聯邦政府停擺或債務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