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美國持續擴大管制,避免晶片輸出中國提升其AI與軍事實力。但經濟學人近日評價,美國禁令漏洞百出,無法阻擋中國走私和以量突圍策略,反而使自身陷入執法困難,且推促中國自主提升技術的窘境。 經濟學人21日文章指出,美商務部2023年10月更新對中晶片禁令,雖用一年時間調整限制措施,但恐難有良好成效。

日本銀行在1月23日舉行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決定維持目前的貨幣寬鬆政策。日本銀行總裁植田和男在當天的記者會上表示,實現2%物價穩定目標的「確定性正在逐漸提高」。企業提高工資的熱情提高,對工資和物價良性循環的持續性越來越有信心。

朝鮮與韓國兩國關係在近日出現大幅搖擺,雖然過去朝鮮將韓國視為「頭號敵對國」,威脅以核武器將其「消滅」,但仍與韓國持續進行對話,討論朝鮮半島統一議題。但日前(16日)朝鮮《勞動新聞》報導,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於「最高人民會議」上明確界定現今的南北韓關係,要求修改憲法、拆掉統一紀念碑等,路透社引述韓國軍方表示,週日(14日)朝鮮自平壤地區發射導彈,日本防衛省表示或許是高超音速導彈,此時美日韓三國一連舉行3天(14-17日)海上大型聯合軍演,嚇阻朝鮮及中國意味濃。

 過去一年全球颳起人工智慧(AI)旋風,中美歐等主要經濟體在今年初世界經濟論壇上隔空交鋒科技議題。中美就晶片禁令叫陣,中方批評美國歧視性措施干擾全球經濟。美方則回應,對中國的措施僅是「限制」,而非「封鎖」。

世界銀行預測,受到緊縮貨幣政策、限制性金融條件、全球貿易和投資疲軟等影響,到2024年底,全球經濟成長將連續第三年減速,寫下「令人遺憾的紀錄」。

美國政府負債在去年底首次突破34兆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紀錄。美國國債甫於去年9月跨越33兆美元大關,隨著預算赤字膨脹,短短三個月便再創下新里程碑。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表示,儘管利率上升造成一些苦痛,美國經濟「肯定」會實現軟著陸,這是拜聯準會(Fed)果斷抑制通膨所賜,且成長展望也相當穩健。

美軍摧毀葉門激進組織「青年運動」的船隻後,伊朗1日宣布出動一艘軍艦進入紅海令情勢惡化,外界不禁擔心地緣衝突風險,刺激國際油價在2024年首個交易日盤中上漲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