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近來美、歐之間為了美國的《降低通膨法案》產生摩擦,主因是在法案中,美國補貼綠能和醫療等產業達3690億美元。歐盟甚至揚言要訴諸WTO,倘若各國群起仿效,恐有產生綠能產業保護主義的隱憂,這對於各國來說,皆會產生更多的成本。

中美之間的半導體戰爭持續升級,戰場已擴及日本與荷蘭,這兩個關鍵半導體製造設備國家。美國從10月開始採取禁止半導體設備出口至中國大陸的措施,而且也開始拉攏政治上的盟友,採取相同的步調。不過,面對中國大陸的市場吸引力,美國是否能拿出更多的籌碼讓日本和荷蘭跟自己站在一起呢?

台美雙方將在本月8、9日舉行「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這次雙方將討論有關貿易、法規、農業等諸多議題,不過卻避開了較敏感的關稅與市場准入等議題,這場會議究竟是類自由貿易協定的會前會,抑或是難有實質成效的交換意見,還需要持續追蹤觀察。

Fed 連續四度升息3碼,引起全球央行跟進升息循環,但迅猛的升息造成企業和民眾的融資成本提高,反而讓經濟成長停滯,甚至衰退。歐元區也不例外,不過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表示,為了壓抑通膨的攀升,讓歐元區的經濟產生輕度衰退也是選項之一。

在聯準會再度升息3碼後,英國央行也加碼跟進。能源價格攀升、英鎊貶值皆使英國面臨嚴重的輸入性通膨,引起薪資與通膨呈螺旋式上升,高漲的生活成本讓物價產生僵固性,英國現正面臨高通膨與經濟衰退的雙重壓力,而這種情況也是許多國家正面臨的問題。

央行理事們鷹派、鴿派立場鮮明,鷹派認為,台灣的經濟成長與勞動力市場穩健,而且核心CPI仍然高企,為了拔除通膨的黏性,必須升息1碼讓民眾的通膨預期定錨在2%左右,才能軟化物價僵固性。不過,鴿派認為,美國聯準會在11月升息3碼,對全球景氣最敏感的製造端已現疲態,而且逐漸傳導至需求端,此時再大力升息,恐令企業與民眾負擔過大。

喬·拜登的保護主義對美國和世界來說都是代價高昂的

日本銀行(央行)在10月27~28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敲定了維持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的方針。2022年度的物價漲幅預期從7月時的同比上漲2.3%提高至2.9%。日本銀行認為,雖然持續高於日本政府和日本銀行提出的2%物價漲幅目標,但目前的上漲是暫時的,將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無視全球緊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