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葡大停電震撼歐洲!是綠能轉型太快反噬?

2025年4月28日,一個原本尋常的週一中午過後,西班牙與葡萄牙突然陷入了一場近年來歐洲最嚴重的大規模停電,影響範圍甚至擴及法國南部與安道爾。這場突如其來的電力癱瘓,不僅讓伊比利半島約6,000萬居民的生活瞬間停擺,更將全球目光聚焦於極端氣候現象、電網韌性以及綠色能源轉型所面臨的複雜課題。

當地時間4月28日中午12點35分左右,西班牙電力系統出現急劇崩潰。西班牙總理桑切斯事後指出,短短5秒內,發電量驟降15吉瓦(GW),相當於全國用電需求的60%。這場斷電導致西班牙電網與歐洲互聯電網瞬間失去同步進而斷聯,引發連鎖效應,葡萄牙全境也隨之陷入黑暗。

  • 交通癱瘓:馬德里、里斯本、巴塞隆納等主要城市地鐵停運,乘客緊急疏散;西班牙國鐵Renfe全國列車停駛,上百列火車、約3.5萬名乘客受困途中;機場航班延誤或取消(截至週一晚間,葡萄牙取消96航班,西班牙取消45航班);交通號誌失靈,道路壅塞。
  • 通訊中斷:網路流量在葡萄牙暴跌90%,西班牙暴跌80%;固網電話失效,部分行動網路訊號不穩,ATM無法使用。
  • 生活混亂:商店、餐廳、住宅入夜後一片漆黑;數百人受困電梯,需要緊急救援;除了現金,電子支付全面停擺。
  • 緊急狀態:西葡兩國均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西班牙更部署3萬警力維持秩序,防止混亂中發生搶劫等事件。正在馬德里舉行的網球公開賽也因此取消當日賽事。

電力恢復過程是漸進但艱難的。截至當地時間28日晚間10時,西班牙恢復了62%的變電站運作,滿足43.3%的電力需求;葡萄牙則恢復了89個變電站中的85個。直到29日淩晨4時,西班牙國家電網Red Eléctrica才宣布供電恢復至87%。

儘管主要城市在29日逐漸恢復運作,學校、辦公室重啟,但全面恢復供電可能需要更長時間,葡萄牙營運商任甚至一度警告可能需要一週。過程中,西班牙也緊急啟動天然氣和水力發電,並感謝法國和摩洛哥的電力支援。

關鍵原因:從「罕見大氣現象」到綠能爭議

發生此次停電事故的原因,不外乎成為了各界關注的焦點,葡萄牙電網營運商任率先將矛頭指向「罕見的大氣現象」,稱西班牙內陸的極端氣溫變化導致400kV超高壓輸電線路出現「誘導大氣振動」(誘導大氣振動) 或「異常振盪」,進而造成電力系統同步失敗,觸發連鎖故障。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教授布朗解釋,這類似於局部電磁場的微小轉變,可能干擾電力潮流的穩定控制。

然而,這個解釋並非沒有疑點。部分報導指出,事發當天西班牙天氣相對溫和(約22攝氏度),引發對「極端氣溫變化」說法的質疑。儘管如此,需注意官方說法是指「溫差」或「變化」導致的「大氣現象」,而非單純的高溫。

除了溫差變化的原因之外,其他可能性也被提出

  • 電網突波(電湧): 有專家推測是突然過載的電力湧入電網,導致保護機制跳脫。
  • 電網物理故障或互聯問題: 倫敦大學講師恩杜卡指出,互聯電網的特性意味著局部故障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系統冗餘設計是否足夠成為關鍵。西班牙電網公司系統營運主管普利艾托也提到,電網不穩導致與法國的互聯線路中斷,加劇了崩潰。
  • 網路攻擊: 儘管西葡兩國總理均表示「沒有跡象」顯示是網攻,但考量到近期地緣政治緊張,以及安達盧西亞政府主席莫雷諾呼籲保持謹慎,此可能性仍無法完全排除。能源基礎設施專家恩格拉也提醒,物理故障和網路攻擊在互聯系統中可能產生類似的大規模癱瘓後果。

綠色能源的角色:穩定性的「烤」驗?

此次事件發生在西班牙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就在停電前不久(4月中旬),西班牙才慶祝平日時段首次實現「100% 再生能源供電」。西班牙再生能源發電佔比高(約43%風力加太陽能,加上水力達56%),使其成為歐洲綠能的領頭羊之一。

然而,這場大停電也引發了對高比例再生能源系統穩定性的激烈討論:

  • 慣性缺失: 能源顧問和能源政策觀察家謝倫伯格指出,傳統發電機(燃煤、燃氣、核電)的大型旋轉機能提供「旋轉慣性」,有助於穩定電網頻率,吸收擾動。而以逆變器接入電網的太陽能和風能缺乏這種物理慣性,使得電網對擾動(無論是來自大氣現象、線路故障或其他原因)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發生頻率波動甚至連鎖故障。
  • 高太陽能占比的巧合?: 《彭博》專欄作家布拉斯引用數據指出,停電前5分鐘,太陽能發電量佔西班牙全國發電量的約60%。這使得一些人質疑,高度依賴波動性較大的太陽能是否加劇了系統的脆弱性。
  • 專家早有警告: 早在2017年就有專家警告,若能源轉型不同步進行電網升級和儲能設施建設,將為電力系統埋下巨大風險。

這次事件無疑凸顯了在高比例再生能源接入的背景下,電網穩定性面臨的挑戰。正如能源分析師肯普所言,此次停電將成為研究再生能源可靠性及大規模故障後重啟能力的關鍵案例。不過需要強調的是,目前調查仍在進行,尚無定論指出再生能源是導致此次停電的「直接原因」。

西班牙與葡萄牙的這場大停電,如同2003年的義大利或2006年的歐洲部分地區停電一樣,是現代社會高度依賴電力系統下的一次嚴峻警示。它不僅暴露了基礎設施可能存在的脆弱點,更深刻地反映了在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雙重壓力下,電力系統所面臨的空前挑戰。

西葡大停電 供電全面恢復正常為什麼困難又耗時?

西班牙和葡萄牙28日中午左右發生大規模停電,整個伊比利半島幾乎陷入癱瘓,是歐洲十多年來最嚴重的停電事故,目前還不確定斷電的根本原因,也不清楚故障為何迅速蔓延。電網全面恢復正常傳出可能需時一周。彭博資訊解釋重啟電網的難度在哪裡。

黑啟動

整個電網發生故障時,需要經過「黑啟動」的複雜過程來逐步恢復。這個時候會先以較小型發電機(通常是柴油發電機),來啟動較大的發電機,過程中形成多個電力「島」,然後再將這些「島」連接至主輸電網,從而恢復電網。歐洲規定電網必須定期測試黑啟動能力,營運商有明確的計畫可供遵循,問題是這個過程複雜耗時。

英國電網服務公司(UK Network Services)董事總經理Simon Gallagher在LinkedIn發文表示:「這些電力島需全部同步。這並不容易,需要時間,而且必須嚴格管控。」

頻率釀成事故

關於大停電的起因,電網營運商Red Electrica說是「振盪」造成,這意味電網的頻率或電壓驟降。頻率是電網的心跳,通常穩定保持在50赫茲左右。頻率監測專家Gridradar表示,西班牙午後就在停電之前,電網頻率快速波動。這可能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停電。

目前還不清楚什麼造成了最初的干擾。有可能因為當時再生能源的發電占比高,加劇了問題。為了維持正確的頻率和穩定性,電網需要動能,而動能須由火力發電廠裡運行中的渦輪機產生,無法靠風力渦輪機或太陽能板供應,因此西班牙和葡萄牙需要連接到電網的火力發電廠、氣電廠或水力發電廠

西國互聯問題

西班牙的另一個弱點是跨國電力互聯度低,沒有太多與鄰國相連的大型電纜,這些能輸送電力進出的電纜是歐洲強化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這意味,如果某天晴光充足電力過剩,西班牙只有少量電纜可輸出電力,而如果電力供應不足,鄰國也沒有太多選項可馳援。

過往的大停電

電網崩潰在歐洲極為罕見,營運商通常會盡力防範,包括採取輪流斷電來保護系統。上次發生這麼大規模的停電是2006年,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內共1,500萬戶家庭受影響。此後,再生能源蓬勃發展,為電網營運商碰上豔陽天或強風日必須平衡巨大的供電波動,帶來更多挑戰。

美國德州2021年2月在極端冬季風暴來襲時大停電,主因也在於頻率。嚴寒天氣和結冰導致天然氣發電廠大規模停機,頻率急降,其他發電廠跳閘,結果導致連鎖故障。

觀察站/伊比利半島停電噩夢 會在台複製貼上?

西班牙葡萄牙廿八日中午無預警大規模停電,短短五秒鐘內失去六成電力,原因至今眾說紛紜。而隨著台灣將於下個月邁入非核家園,在高度依賴能源進口之下,能源安全的風險只增不減,伊比利半島的大停電,未來是否可能在台灣複製貼上,恐將成為民眾揮之不去的陰影。

台灣核能發電退場後,將有超過八成的電力占比來自火力發電,而根據統計,去年還有核電之下,我國能源進口依存度已來到百分之九十五點六,非核之後能源完全仰賴進口的情況只會更嚴重,分散風險是基本常識,但政府一味著去核,無視能源完全仰賴進口的失衡狀況,尤其當兩岸的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不只民眾的用電安全,國家安全也將面臨挑戰。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就說,即使政府宣稱天然氣比煤炭乾淨,但仍有約煤炭六成的排碳,不如核電幾乎是零碳排,仍是價格不穩定、高碳排,更嚴重的是國家安全。因為天然氣不可能儲存頂多一、兩個星期,一旦台灣有「狀況」,貿易的海線斷掉,只要停止兩周,天然氣就沒了,所以缺乏能源韌性,這和核能完全不同。

根據政府的能源規畫藍圖,在非核之後,將積極推動無碳再生能源,預計明年底綠電可達百分之廿,並設定二○三○年達到綠電百分之卅目標。姑且不論政府訂出的目標會不會又變成「芭樂票」,但這次西、葡大停電,因西班牙是歐洲最大再生能源生產國之一,這次突發性大停電也引發外界質疑,太陽能和風能供電不穩是否增加系統的脆弱性,這都值得政府借鏡,並盤點我國的能源安全、供電韌性,以及意外發生時的因應方案。

當進口天然氣成為我能源主力,斷氣成為國安了軟肋之一。解放軍四月一日的對台軍演,模擬轟炸高雄永安天然氣接收站,那是台灣當前唯二天然氣接收站之一,另外一個天然氣接收站在台中,解放軍的方案恐使台灣頓時失去一半的天然氣供應,外部的武力威脅對於大多數能源須仰賴進口的台灣而言,成為龐大的心理壓力。

 

西葡兩國電網因高度互聯,與鄰國電網互聯,在正常情況下有助於電力調度,但若系統發生故障,將無可避免引發大範圍的停電,台灣與鄰國電網並未相聯,雖可避免此類風險的發生,但也代表著台灣的電網一旦故障引發停電意外,也無其他外力可以支援,必須自立自強,自力恢復供電,無法向外借電應急,但非核的台灣,有能力因應這樣的斷電危機嗎?

相關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 (29 日) 在密西根州發表就職 100 天演說,宣告自己是歷來百日開局「最成功」的總統。他強調,這是「很多很多人」...
加拿大 總理卡尼領導的自由黨在廿八日的聯邦大選獲勝,可望拿下國會一六八席繼續執政,但離單獨過半仍差四席。卡尼在勝選演說表示, 美國 總統...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23日在中國代表傅聰主持下,召開「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對國際關係的衝擊」的阿里亞模式(Arria-Formula)會議,...
在中美貿易戰中,稀土正成為川普政府的弱點。中國政府出口管制的品類對於美軍的最新戰鬥機與核潛艇的製造至關重要。有觀點認為如果禁運持續數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