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務部長:半導體、智慧型手機等產品將面臨個別關稅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13日在美國廣播公司(ABC)政論節目「本周」訪問說,美國總統川普政府11日免除一系列電子設備的對等關稅只是暫時豁免,這些獲得豁免的產品將面臨「半導體關稅」,預計一到兩個月內實施。

盧特尼克說,前述類別產品都將「歸入半導體」並徵收一種特殊重點式關稅,以確保這些產品回流美國,「我們需要有半導體、有晶片、有平板,我們需要在美國製造這些產品」而非依賴東南亞來生產。盧特尼克並說,川普的作法是宣布這些產品免除對等關稅,但將被包含在「半導體關稅」,大概會在一、兩個月後實施,所以將很快到來。

盧特尼克並說,白宮將實施鼓勵半導體產業及製藥業將業務轉移到美國的關稅模式,「我們不能依賴外國來滿足我們需要的基本產品」,這類產品不會永久豁免關稅,「川普只是表明這些關稅不能藉由各國談判而取消。這些產品事關國家安全,我們須在美國自行製造」。

美祭232條款 半導體關稅今揭曉

葛里爾稱從對等關稅轉移到國家安全關稅

 美國政府12日宣布,豁免包括智慧型手機與筆記型電腦等20類產品的關稅,此舉被視為美國總統川普對科技產業作出一大讓步;但可能無法高興太早,川普12日在總統專機空軍一號上對記者表示,將於14日說明半導體關稅的最新進展,「我會在周一給你們答案。」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昨日受訪時指出,智慧型手機、電腦和其他一些電子產品將與半導體一起,可能在1個月左右的時間面臨個別關稅。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12日已更新對等關稅實施細則,將平板電腦、電腦顯示器、記憶體晶片、半導體製造設備等電子產品等20類列入豁免範圍,外媒評論台積電、蘋果等科技巨頭暫時擺脫關稅威脅。川普則預告,將在美東時間14日說明更多措施,「我們會十分具體」。考量華府與台灣時差12小時,川普最快在台灣今晚揭曉答案,產業界頗為忐忑不安。

 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林偉智認為,相關細節應該不是針對中國,而是對美國自己、台灣與全球,還有洗產地的問題,但不會如4月2日公布對等關稅時,高得嚇死人。林偉智認為,以悲觀角度預期,美國會繼續對其他國家的半導體強硬課稅,但會剔除影響美國物價的產品。但美國半導體關稅政策會有模糊空間,例如先前美國政府提到,產品若含有20%「美國價值」則可免稅,卻未明確定義何為「美國價值」。

 《華爾街日報》引述白宮官員說法,川普很快就會發布聚焦半導體的《232條款》(Section 232)研究報告。該條款賦予總統對進口產品的裁量權,2月對鋼鋁實施25%關稅,即依據《232條款》。

剔除影響美國物價的產品

 報導指出,若半導體面臨關稅,12日才獲得豁免的許多電子產品恐一併受到波及。《華爾街日報》指,盧特尼克已致電電腦企業的執行長,預警消費性電子產品也可能列入半導體稅制的一部分。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表示,電子產品關稅的豁免,代表電子產品關稅範疇從對等關稅轉移到國家安全關稅。

 《232條款》措施源自1962年的《貿易擴張法》,以調查與認定進口特定產品是否影響美國國家安全。若商務部調查後認定進口產品構成國安威脅,總統有權對該產品採取調整措施,包括提高關稅、設定配額或其他非貿易措施。

 盧特尼克上周表示,未來將有數百萬名美國勞工執行安裝螺絲釘、生產iPhone一類工作,顯示川普政府對製造業復甦抱持樂觀態度。學界多數卻表示懷疑,專家指出,在美國境內設廠生產iPhone或顯示器等產品,成本遠高於亞洲地區,長期而言不具經濟效益。

川普半導體關稅露口風!承諾對部分企業「保留彈性」

路透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於當地時間13日表示,將在接下來的一周宣布有關進口半導體的關稅稅率,而且稱會對「這個產業中的部分企業保留一定彈性」。路透指出,這代表目前對於智慧手機、電腦和晶片等的「豁免期」恐怕不會持續太久;眼下川普正試圖重塑半導體領域的貿易格局。

川普13日搭乘空軍一號從佛州返回華府時告訴記者,「我們希望讓這件事不要牽涉到其他那麼多公司,因為我們希望在自己的國家生產自己的晶片和半導體」。被問到智慧手機等產品是否仍可取得豁免,川普並未正面回應,但表示:「你必須展現一定彈性,沒有人應該那麼死板。」

13日稍早,川普宣布對半導體產業進行國安貿易調查,並且否認針對電腦、智慧手機和半導體裝置實施「關稅豁免」。川普12日曾表示,將於美東時間14日公布華府對半導體關稅的最新政策,稱「我周一會給各位答案」。

商務部預警波及消費電子產品

 資深產業顧問陳子昂指出,半導體若被課關稅,以IC設計來看,先進製程晶片,台灣以聯發科等大廠為主,未來可透過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生產,在美國製造後內銷,問題較小。

 但對成熟製程可能會有衝擊,美國不是台灣成熟製程晶圓的主要市場,占比只有5%,若成熟製程晶片加徵關稅,賣去美國的汽車、通訊晶片會面臨關稅問題,除非有20%美國價值的成分,但需舉證,其中存在美國解讀的空間。

 半導體業內人士表示,大陸以流片(可進入量產的試產晶片)地點作為產地的定義,就是鎖定美系晶片課稅,令其喪失優勢,台廠可望迎來轉單,但也不排除美國的半導體關稅對此實施反制,屆時可能針對美國以外的晶片課稅,台廠也會遭殃。

 行政院13日表示,美國是否會依據國安需要,對半導體或ICT相關產品進行調查與課稅,尚有待觀察。

相關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 (29 日) 在密西根州發表就職 100 天演說,宣告自己是歷來百日開局「最成功」的總統。他強調,這是「很多很多人」...
加拿大 總理卡尼領導的自由黨在廿八日的聯邦大選獲勝,可望拿下國會一六八席繼續執政,但離單獨過半仍差四席。卡尼在勝選演說表示, 美國 總統...
2025年4月28日,一個原本尋常的週一中午過後,西班牙與葡萄牙突然陷入了一場近年來歐洲最嚴重的大規模停電,...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23日在中國代表傅聰主持下,召開「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對國際關係的衝擊」的阿里亞模式(Arria-Formula)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