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拚亞資中心 生態圈為關鍵
金管會有感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分別向財政部、央行、國發會、環境部、經濟部、法務部6大部會爭取11項政策鬆綁,央行則在30日出爐的書面報告中獻策,直言台灣近10年累計超額儲蓄超過新台幣30兆元,是帶動資產管理規模增加的力,資金不虞匱乏,成功關鍵在於須先形成「資產管理產業生態圈」。
金管會向財政部爭取最多項鬆綁與優惠,包含延長國際保險分公司(OIU)10年免徵營所稅、營業稅、印花稅和免予扣繳等,提升保險業務國際市場競爭力。其次,國際證券業務分行(OSU),為了避免重蹈OIU租稅優惠中斷,這次提前溝通,延長到2037年12月31日。
金管會也與櫃買中心建立第三方聯繫機制,協助各級政府辦理發債作業,最被關注就是永續債發行,目前已經有台北市、高雄市、桃園市等地方政府發行11檔永續債,總額157億元,將來中央政府永續債備受關注,包含教育部建設金門大學宿舍等公共建設。
對於金管會野心勃勃,央行表示,台灣近10年累計超額儲蓄超過新台幣30兆元,2024年超額儲蓄則擴大至4.01兆元,這是帶動資產管理規模增加,為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助力,然台灣超額儲蓄以家庭部門的規模最大,因而建議金管會引導家庭部門善用超額儲蓄。
央行提到,我國發展資產管理業務雖不缺資金,惟要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必須形成「資產管理產業生態圈」(Ecosystem),即充沛資金需搭配人才、產品、金融市場與基礎建設,如稅制及語言的優勢、行政協助、周邊服務產業完備,以及法規制度。
央行建議,主管機關除積極引進外國專業機構及經驗,爭取跨國資產管理業者在台設立據點,擴大營業規模,使國內資產管理業者受惠其外溢效果,國內業者亦可透過購併、國際結盟或合作,擴增業務或取得核心技術,藉由國際接軌,以提升國際資產管理能力。央行援引香港、新加坡案例,表示兩地分別採行可維持本幣匯率穩定之聯繫匯率制度及匯率目標制度,顯示匯率穩定是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央行也承諾將維持新台幣匯率的動態穩定,盼吸引外資投入台灣金融市場。
延伸閱讀
金管會推金融大回饋計畫 打造亞洲資管中心跨步
金管會為促進台灣金融市場規模,首度曝光將推出「金融大回饋計畫」,刻正盤點金融業現行各項回饋員工、消費者和社會大眾措施,並將與金融總會研商,預計下半年提出具體措施。金管會主委彭金隆31日赴立院就如何促進台灣金融市場規模執行策略專題報告。
據其「如何促進台灣金融市場規模發展之執行策略(包括國際金融業務OBU、國際保險業務OIU、國際證券業務OSU)」書面報告,金管會在市場發展面向上,將以打造具台灣特色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推動金融科技發展、綠色及轉型金融為重點。
金管會去年9月中公布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五大計畫,期望達成「二年有感」階段目標。在本階段二年內預計完成54項法規鬆綁與業務開放,以金融業資產管理規模增加4兆元為目標。
截至2月底,金融業資產管理規模達34兆餘元,較計畫推動前增約2.5兆元;另截至3月,完成19項法(令)規鬆綁並開放13項業務項目;包括放寬投信投顧業全權委託帳戶投資規定,增加投信投顧業投資操作彈性。放寬保險業與利害關係人從事全權委託交易項目及限額。開放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多資產ETF。偕同高雄市府提供行政與費用補助誘因,推動資產管理專區設立。
目前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多資產ETF分別有五家及一家送件申請,合計七檔基金。截至2月,投信投顧業管理資產總規模達13.4兆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9兆。
擴大投資台灣市場面向,已研擬投信投顧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送立院審議,如獲通過後將輔導業者積極發行基金架構REIT,提供市場更多元資產管理投資工具。
另擴大投資創投與新創;擬修正保險業於一定額度內投資創投事業得適用較低風險係數,及放寬證券商及投信業轉投資或受託管理PE/VC Fund銷售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