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升值之危機解低薪低價之結
在「令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與目標下,川普正以關稅為手段脅迫各國對美讓利,尤其是與美國存有鉅幅貿易順差的國家。台灣去年為美國的第六大貿易逆差來源國,因此也無法倖免。其中,由於川普多次宣稱「台灣偷走了美國的晶片產業」,故持續對台灣的晶片產業施壓;尤其是劍指台積電,威脅利誘台積電至美設廠,並移轉高階技術。
影響貿易收支的,除了關稅,匯率也是重要因素,因此,國人也須對川普可能壓迫新台幣大幅升值預為準備。美國財政部以三項指標,檢視貿易對手國是否操控匯率,已行之有年。台灣過去曾多次因符合兩項、甚至三項指標(2021年),而被列入匯率操控觀察名單與加強觀察名單。川普在1.0時期即對各國的匯率操控相當感冒,可預期川普2.0必將更為重視。
新台幣若被迫大幅升值,勢必對台灣的進出口、產業結構、就業與經濟成長等帶來相當大的衝擊;唯升值有一好處,那就是對進口品物價可產生抑制作用。俗稱「危機即轉機」,政府不妨在升值或即將臨頭前,放鬆對物價與薪資的管控。此不僅可紓解國內低薪與低價的惡性循環現象,且可藉升值之危機,緩和國內物價因放鬆管控而可能導致的漲幅。
低薪與低價並存之現象,在台灣存在已久。由於受低薪所困的受薪階級對物價上漲極為敏感,抗拒任何商品與服務的價格上揚,尤其是價格可由政府管控者。在此種社會氛圍下,民間業者多不敢輕言漲價,故也無力提高員工的薪資。又國內政黨對抗日趨激烈,在野政黨屢對執政黨所提出的漲價之議或管控物價不力大加撻伐。政府為了彰顯其「體恤民瘼」,並緩和政治壓力,也因此不敢輕易放寬對物價之管控;對不堪成本上揚,但價格受到管制的產業,則以補貼作為配套。此外,政府基於財政負擔,以及避免帶動民間薪資上揚之考慮,也不輕言調整公部門的薪資待遇。
因此,低薪牽制了物價,低價又反過來迫使薪資難以上調,二者彼此牽制,導致惡性循環。低薪與低價提高了我產品的對外競爭力,對出口產業與資本主有利,但令以薪資為主要收入來源者陷入生活困境,惡化了台灣的所得分配。此外,政府對事業單位的補貼,也加重了財政負擔。
現時國內受到政府管控的物價項目不在少數,除了水電油氣、交通運輸與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之費率,還透過業界的公協會等,間接管制不少產品的售價。在薪資方面,受制於政府者,除了軍公教人員,還包括公營以及公股(已民營化,但政府直接與間接持股仍在20%以上)事業單位與金融機構。
前幾年全球普遍面臨物價膨脹問題,台灣在政府的物價管控下,通膨率比他國為低。然而,近期民間企業因原物料成本上揚與人力短缺,而調漲價格與員工薪資者已不在少數。又在價格管制下,不堪長期虧損,以及政府已無力持續予以補貼的自來水、台電、台鐵與國道客運等,都已醞釀漲價。此外,離職率上升與物價上揚,亦迫使政府自2022年起三度調升軍公教待遇;醫療護理人員之調薪,也迫在弦上。這些事例顯示:物價與薪資管制,恐已難再長期維持。
在此時節,政府若大幅放鬆對物價與薪資的管控,並讓市場價格機制自由運作,可預期所有國產商品與服務在充分反映成本下,價格都會做某個程度的調漲;民間部門的薪資也會受到公部門的導引而上升。低薪與低價的惡性循環之結,或可因而解開。雖然此變革所帶來的國產品物價與薪資上揚,對出口將有不利的影響,但出超數額縮小.恰可縮小川普2.0或即將予新台幣施加的升值壓力。此外,放鬆物價與薪資管控雖將帶動國產品物價的上揚,但新台幣升值將促使進口品價格下跌,故國內整體物價的漲幅或將有限。
唯物價鬆綁此一變革,還有兩個障礙及須解決:一是為了消除民間與在野政黨之反對,必須紓解國產品物價上漲對中低所得者與弱勢團體的傷害;二是須以擴大內需彌補淨出口的減少(全球關稅戰與台幣升值也都將使淨出口減少),以支撐經濟景氣與就業。前者政府可考慮將所節省原先用於補貼企業的款項,以移轉性支出之方式發放予弱勢族群,俾維持其生計。至於擴大內需,政府在財政狀況尚稱健全之情況下,不難以擴大公共支出(包括公共建設支出與移轉性支出)之政策達成之。在增加移轉性支出方面,除了上述為了紓緩弱勢族群所受到物價上漲之傷害,而給予的移轉性補助,政府若能進一步擴增對弱勢者的補貼,以改善台灣的所得分配不均現象,更將是德政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