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保守派勝出 梅爾茨成為德國新總理

德國大選在當地時間23日登場,德國主要保守派基督教民主黨/基督教社會黨聯盟(CDU/CSU)以28.5%得票率贏得大選,69歲的領袖梅爾茨(Friedrich Merz)將成為德國新一任總理。
衛報報導,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AfD))以20.5%得票率名列第二,至於總理蕭茲所屬的社會民主黨得票率為16.4%排名第三,蕭茲承認敗選並對結果負責。
蕭茲表示:「這對社民黨而言是痛苦的選舉結果,也是一次失敗的選舉。」他向基督教民主黨/基督教社會黨聯盟(CDU/CSU)及梅爾茨(Friedrich Merz)道賀之餘,也強調現在對社民黨來說,最重要的是「共同向前邁進」。而他將堅守崗位到最後一天,但蕭茲已表明不會參與組建聯合政府的協商談判。
英國首相施凱爾和法國總統馬克宏紛紛對梅爾茨獻上恭賀。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向梅爾茨表示祝賀,並對「加強我們的共同安全」的機會表示歡迎。斯塔默在 X 上發文稱:「我期待與新政府合作,深化我們已經牢固的關係,加強我們的共同安全,實現兩國增長。」
法國總統馬克宏致函表示祝賀,他表示:「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決心共同為法國和德國取得偉大成就,並努力建立一個強大而主權的歐洲。在這個不確定的時期,我們團結起來,應對世界和我們大陸的重大挑戰。」
至於美國總統川普也在自家社群對選舉表示歡呼,他以全部大寫字母發文:「就像美國一樣,德國人民也厭倦了多年來那些毫無常識的政治議程,特別是在能源和移民問題上。」
路透指出,69歲的梅爾茨從未擔任過政府職務,如今成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的掌權人,對內將面臨社會在移民問題上的分歧,同時自身國家安全又被夾在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間的抗衡。梅爾茨傳記作者戈法特分析,出身歐洲議會議員的梅爾茨重視歐盟價值,也是標準的「跨大西洋派」,對中政策將與美國同步。
然而梅爾茨勝選後直言批評美國,指責華府在德國大選期間發表「極度令人難以接受」的言論,更將其比喻為來自俄羅斯的敵對干預。梅爾茨此前一直被視為大西洋主義者,但他選前在政黨領袖座談會上表示:「我從沒想過需要在電視上說這樣的話,但從川普上周的言論來看,很明顯,美國政府對歐洲命運漠不關心」。梅爾茨也曾批評川普親近盟友馬斯克「干涉」,馬斯克曾支持AfD,梅爾茨形容這種行為「極端且可恥,類似過去聽到來自莫斯科的言論」。
梅爾茨補充說:「我的首要任務將是儘快加強歐洲,這樣我們就能一步步實現真正從美國獨立。」他甚至質疑,數十年來一直保障歐洲安全的北約,是否仍然能以「現有形式」存在。德國必須等到 6 月北約舉行下次峰會時,才能看「我們是否還能以目前的形式談論北約」。
德國另類選擇黨成為第二大贏家,該黨黨主席魏德爾呼籲組成中右翼政府,並表態願意與可望拿下總理大位的保守派在野黨領袖梅爾茨合作。根據大選出口民調,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在這次國會選舉獲得20.7%得票率,比上屆國會選舉多出10.3%,預計將在國會總席次630席中拿下151席,成為僅次於聯盟黨(Union)的第二大黨。
德國另類選擇黨黨主席魏爾德(Alice Weidel)對德國電視一台 (ARD) 廣播公司表示:「這對我們來說是一次歷史性的成功,也是我們迄今為止取得的最佳成績。」 「我們伸出了雙手,願意與基督教民主聯盟合作。否則德國就不可能實現改變。」然而,所有主流政黨都承諾維持「防火牆」,禁止與反移民、親克里姆林宮的德國選擇黨進行正式合作。
梅爾茨23日勝選後接受德國電視二台採訪,已經表明找AfD組閣「不在考慮選項」,並批評AfD談到烏克蘭問題時,「對俄羅斯一句批評的話都沒有」。基社黨(CSU)黨魁索德(Markus Söder)也表示,和AfD合作「會把我們的國家變成莫斯科的附庸國」。
衛報報導,德國國會共630席,目前CDU/CSU有208席次,最顯見的組閣路徑是拉攏中間偏左、現任總理蕭茲所屬的社民黨(SPD),社民黨為121席,如此將取得329席,超過過半數的最低門檻316席。
還有一種可能是,CDU/CSU、SPD與擁有85席的綠黨(Greens)組成聯合政府,總共414席次。這個組合又因三黨顏色組合相似肯亞國旗,而稱為「肯亞聯盟」(Kenya coalition)。不過,肯亞聯盟是最不受歡迎的選項,CDU在競選全程表示不會與綠黨合作,但是CSU在選後又提出這不無可能,因此聯合綠黨很可能是最後不得已之下的手段。
極左派左翼黨(Die Linke)出乎意料拿下8.5%得票率,在議會取得64席,衛報指這改變了有關聯合政府成員的各種盤算。至於外界預期的「紅綠燈聯盟」,即由CDU/CSU、SPD與自由民主黨(FDP)組成,因為FDP得票率僅約4.3%,未超過門檻5%,因此無緣進軍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