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時報人 中國時報前社長林聖芬

人稱「聖老」的資深媒體人,中國時報前社長、總編輯林聖芬於昨(27)日晚間7時48分病逝,享壽75歲,林聖芬的夫人黃淑慎守侍於側,轉述聖芬長年受十二指腸潰瘍症狀所苦,年前因嚴重胃潰瘍造成腸阻塞,入院進行外科手術,平安出院。怎奈一個月前,聖芬又因接受植牙,吃消炎止痛藥引發大出血,再度進醫院治療,搶救無效。消息引發媒體、學術與文化界懷念哀悼,所有朋友都非常難過,也無法接受,傷痛之餘,僅願聖芬一路好走。

 

林聖芬是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曾任《中國時報》採訪主任、總主筆、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發行人;《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以及國立清華大學副校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老友的錢永祥說:「聖芬一生與其兄長林孝信一樣,是個奉獻的人,一路走來盡力為社會服務。」同為時報人的楊渡這樣寫道:「聖芬是一個溫柔敦厚的兄長,一生有為有守,正義助人的謙謙君子,在面對時報複雜的環境裡,總是照顧體貼記者和編輯,發揮調和鼎鼐,陪著苦悶的記者編輯喝酒,帶著新進的記者認識政治的各層面,讓編務順利進行,上下和諧友愛。」;即使自報社退休,也常回編輯部看老同事,靜坐一旁翻閱《中國時報》,偶爾遇到還認得他的同仁,總是關心地詢問:「最近還好嗎?」鼓勵後輩不要放棄,繼續加油。

40餘年的記者、主筆生涯裡,戒嚴到解嚴期間,在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先生提拔、倚重下,成為中國時報國會首席記者,與王健壯、張叔明及後進同仁,在民主改革的演進中,篇篇文章擲地有聲;並成為時報文教基金會(後改名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倡導水的關懷、河川環境、水源保護的中堅骨幹,與環境記者呂理德帶動時報地方同仁,搶救河川、營造社區守護,十餘年間,足跡遍佈全島。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時報文教基金會於跨世紀之初,策畫邁向公與義的理念,黃榮村、朱雲漢、王汎森、錢永祥、朱雲鵬、林子儀、林聖芬、倪炎元與余範英,共同以【公與義社會】為上位指引,籌組系列研討會,以【二十一世紀台灣永續經營】勾勒基礎運作機制,因應國家在常態性或面臨困境時,能擁有規劃、審視、檢討及重建的綱要;在公平公正的機會下,全民共同參與,發揮所長,匡正社會風氣。林聖芬是信守道德信念與追求的時報人,與知識份子常相左右。

自清華大學退休後,有感當今政治氛圍複雜,秉持記者對社會的關心,在今年年初籌劃國會改革研討會,再次攜手長年耕耘公共政策的余紀忠基金會(原時報基金文教基金會),審視新政府、新國會與當前國家願景。他說:「世局動盪,身為老媒體人,我們不能規避國會改革的挑戰,需省思與即時推進。」一展四十年間對臺灣政治的觀察與針砭,並與年輕學子相互對話,激勵新生代媒體人突破僵局,重新肩負作為政府監督者的責任和良心。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所有董事、同仁們,不捨與哀思溢於言表。

 

相關新聞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
 台灣是否要成立「主權財富基金」爭論多年,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表態,很想成立主權基金,將請中央銀行、國發會、財政部、...
近期市場開始討論美國「關稅戰」演變為「貨幣戰」的可能性,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直言,現在政府心理已有準備,「...
 環境部長彭啟明24日首度提出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有三大衝擊影響,企業受關稅影響對減碳投資觀望。他說,卓揆已指示要對企業「堅定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