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高感性的台灣

台灣因為ICT(資通訊)和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在八○年代掌握了典範轉移的大趨勢,在產業從「垂直整合」走向「垂直分工」的過程中,台灣與美國合作,最終成為全球最重要的供應地。

除了宏碁與華碩用B2C(企業對消費者)的商業型態,經營ACER、ASUS品牌並在全球市場取得重要的地位外,其他主要是以B2B(企業對企業)的商業型態,以代工為主,除了商業客戶外,一般消費者並不知道產品背後的代工業者是誰。

如今因為地緣政治的關係,歐美日等國家考量晶片供應涉及國家安全,更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議題,也使來自台灣的全球晶片龍頭供應商台積電,不僅許多國家爭取前往設廠,台積電也成世界知名的企業,而「高科技」更儼然成為台灣在外的品牌形象。台灣在八○年代設立科學園區,經過四十多年政府與民間攜手共同努力後,如今世界爭相和台灣在高科技領域進行合作。

我在一九八九年受邀到總統府以「心懷科技、放眼天下」為題演講,當時提出台灣的願景就是要「科技島」(Hi-Tech Island),後來有感只以科技為目標仍有所不足,於是一九九六年再提出「人文科技島」,希望在重視科技發展的同時,也要重視人文精神的內涵。

這也是強調,高科技是台灣發展的基礎,但台灣在追求「高科技」(Hi-Tech)之際,也要同時落實「高感性」(Hi-Touch),重視人文精神,讓人類文明在物質文明之外,也能兼顧精神文明的發展。

因此,台灣在理性的科技發展基礎上,還要借重中華文化的底蘊以及台灣自由民主的環境,發揮文化創意的能量來造福全人類,這也是我所說,「台灣貓群,名揚四海」(TaiwanCATs Charming the world)。藉由「Culture」(文化)、「Art」(藝術)、「Technology」(科技)來展現東方矽文明對全世界的魅力。

尤其我要特別呼籲,AI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未來如何有效應用AI科技,大家也十分關心。我認為,重要的是要以「人本智慧」(Humanistic Wisdom)來引導AI未來的有效發展,從以人為本的思考點來開發各種AI應用,探索可以滿足人類需求的各種Hi-Touch服務,才能對人類文明進展做出具體貢獻。

以灣聲樂團為例,灣聲啟動國際化的腳步,藉由經典(古典)音樂的國際語言,在國際上推廣來自台灣的聲音;去年六月首度赴美國巡演,今年四月再度赴美加巡演,最近又前進日本熊本及世界十大音樂廳之一的東京三得利音樂廳介紹台灣音樂,並接地氣演奏日本當地耳熟能詳的歌曲,打破文化隔閡,讓日本朋友很感動。

期待未來台灣在高科技上持續獲得國際認同之際,也能同時展現來自台灣的各個高感性不同面向,從藝術、文化、醫療等等不同領域,也都能對全世界做出更多貢獻,進而讓來自台灣的東方矽文明影響全世界的文明發展。

(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施振榮

宏碁集團創辦人兼榮譽董事長暨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目前並擔任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TC樂友會長、灣聲樂團後援會會長,同時也是文化科技發展聯盟召集人、文化科技發展協會理事長及科文雙融公司董事長,及公共電視、華視董事。他也是台灣精品品牌協會及台灣全球無線平台策進會榮譽理事長、亞洲管理學院董事 。

相關專欄

不論產業競爭,不論成敗與否,要勇於為員工繳學費,才能替產業界培養人才,有助台灣未來產業的長遠發展。
宏碁在一九七六年創立,距今已將近五十年前。當年宏碁看好微處理機(Microprocessor)將帶動二次工業革命,...
在九十年代初期,大家十分關心因為推動資訊化的的過程中,造成數位落差帶來的社會問題,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更在二○○...
在80年代,當時高科技的電腦及半導體產業基於有效性考量,大公司皆以「垂直整合」的形態發展,產業上中下游供應鏈都在同一個公司、集團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