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批低利率政策

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在最新一期的銀行家雜誌以「房價波動與金融穩定」為主題,探討台灣房價問題與央行貨幣政策關係,陳南光直言寬鬆貨幣政策(低利率)是造成房價上漲的主因之一,台灣央行2020年以來4波信用管制措施成效有限,央行不應在低利率環境下完全排除「升息」可能性,更不應將房價上漲問題與各部會「分享」,應負起相對應的責任。

2022年開年第一天,被視為「鷹派」的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理事陳旭昇再度透過文章批評央行貨幣政策;陳南光在銀行家雜誌1月號撰寫「房價波動與金融穩定」兩篇文章,強調低利率是房價上漲的主因之一,不應在沒有深入政策研究前,完全排除利率在金融穩定的角色。

陳南光抨擊,央行房市總體審慎政策(貸款成數控管)是相對溫和的政策,如果又採取漸進式作法,穩定房價的效果往往更加不堪;台灣央行2020年底以來實施數波總體審慎措施,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仍持續上升,信用資源往房地產業集中的趨勢並未歇止,而且房價漲勢更加凌厲。

陳南光強調,緊縮貨幣政策可為過熱的房市與景氣降溫,同時穩定金融與總體經濟,面對金融穩定的威脅,不應輕易斷言處理房市「利率是大而無當的工具」。

陳南光認為,寬鬆貨幣政策(低利率)是房價上漲的主因之一,已獲得大量實證研究的確認。央行積極因應房價的大幅波動,不僅有助維持金融穩定,也是負起相對應的責任,緩和寬鬆貨幣政策對於經濟生產力與財富分配的負面效應。

陳南光在文章裡指出,央行為什麼應該關注房價波動?因房價的巨幅漲跌會加大金融循環的波動,提高系統風險,威脅金融體系的穩定。因此,央行要履行促金融穩定的法定職責,當然須積極因應房價的大幅波動。

央行單獨使用總體審慎政策,在減緩銀行信用成長有顯著效果,但對於穩定房價的效果並未如預期顯著,但對於穩定房價的效果並未如預期顯著。

無獨有偶,台灣大學教授暨央行理事陳旭昇在昨天出版的台灣經濟學會季刊中表示,唯有央行能夠公布外匯干預的歷史資料,才有機會客觀評估央行的外匯政策;透過嚴謹的分析與說明,使得一般大眾了解央行政策執行的良莠。

對此,央行總裁楊金龍曾在立法院表示,央行每半年會在立法院財委會揭露央行買匯金額。例如去年上半年,央行淨買匯87.3億美元,主因是去年1月國內匯市出現美元超額供給現象,央行為了避免匯市嚴重失序進場調節,買匯金額較大。

相關新聞

新台幣近期失速爆升引發恐慌,市場對關稅戰升級為貨幣戰的憂慮成為現在進行式,新台幣短短兩日升值達1.872元,不僅衝擊出口商獲利,...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
高齡化 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 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