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衝擊 國家級氣候報告示警

《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以來,第一本國家級氣候調查報告8日公布。環境部與國科會聯合發布的「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科學報告指出,若暖化持續,包括雲林、台南、彰化等縣市將面臨淹水風險,本世紀末台灣夏季會長達七個月看不到冬天,且極端暴雨成為常態、農作物產量下滑,海溫上升也將對水產品漁獲量造成衝擊。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表示,上述研究成果及數據,將協助各部會、地方政府研擬因應氣候變遷時的調適行動,作為產業面對減碳、永續經營戰略的參考指引。

 此份報告分五大章節,主要包含全球及東亞氣候變遷概述、台灣氣候變遷現象與衝擊資訊、氣候變遷風險與調適科學架構等。

 報告指出,若暖化持續、溫室氣體減量不積極,全球地表升溫超過1.5°C將在2030年代初期實現。21世紀末,低排放情境,全球地表升溫約1°C;高排放情境,則可能升溫3.3°C~5.7°C。

 報告強調,台灣未來勢必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在糧食安全項目中,水稻產量整體呈下降趨勢,世紀中、末分別減少13%及18%;畜牧業包括蛋、肉、乳製品等產能縮減。在暖化2度C下,文蛤高溫危害風險增加。遠洋漁業部分,海水溫度上升1度C,單位漁獲量下降15%。

 至於季節變化上,若暖化趨勢不做出改變,2040年後夏、冬季節將不再明顯,到了21世紀末,台灣夏季天數將達七個月,幾乎無冬季的存在,全年維持溫暖至炎熱的狀況,高溫超過36°C的天數將增加75天。

 台灣乾濕季也將出現極端現象,降雨將呈現「乾越乾、濕越濕」趨勢,極端暴雨事件會從每50年發生一次,縮短為10年;5、6月的梅雨季則容易出現暴雨情形,連續不降雨日數延長,中部及南部尤為明顯。

 颱風部分,報告顯示,侵台颱風數量可能減少,但風速與降雨有增加趨勢,即強颱頻率增加。海平面上升幅度也會隨著颱風暴潮影響,導致沿海低窪地區排水困難與淹沒面積增加。

在海岸影響層面中,未來氣候變遷情境下,21世紀末雲林、嘉義、彰化和台南等沿海鄉鎮淹水風險將增加,海平面上升將淹沒部分縣市土地。若暖化上升1.5度C,雲林、彰化、台南淹沒面積比超過2%,基隆則超過1.5%;若暖化上升2度C,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市、苗栗縣市、高雄市等也將受影響。

 


延伸閱讀:氣候變遷調適 學者促上位機制統合

全球暖化下的台灣氣候變遷 製表/生活中心

環境部與國科會昨發布最新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顯示台灣暖化將持續到本世紀末。學者建議,調適工作須有行政院等級的上位機制協調統合,並研擬「科研生態圈」;環團則提醒,報告公布後,地方政府十月前須繳交調適計畫,將持續關注。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表示,目前國內的氣候調適工作無主責機構統合,也鮮少會有部門主動挪動預算進行調適工作,且各部會也不見得設立KPI,長期下來對調適的成效不易彰顯。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表示,未來徵收碳費後,將納入溫室氣體溫管基金(溫管基金),現在正研擬溫管基金的收入支用管理辦法修正草案,草案中會包含不同專款專用的項目,調適、公正轉型都是溫管基金未來支用項目,但要用什麼方式協助,都還要討論。

針對碳費費率及子法部分,施文真說,審議會委員目前仍有歧見,但預估三個子法有望在今年暑假期間公告。至於碳費費率上路時間,施文真坦言,尚無法預估。

相關新聞

高教工會召開記者會指出,2005年大專校院教師評鑑明確列入大學法,迄今已走過20年,但評鑑已發展成失控的怪獸,要求大學法修法,...
賴總統同意國安會諮委黃曙光請辭,由於黃是蔡政府自製潛艦(IDS)計畫核心人物,從海軍司令、參謀總長到國安會諮委,長期擔任專案小組負責人,...
  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日前對巨大集團台灣廠區製造的自行車與零組件發布暫扣令(WRO),理由涉及疑似侵犯移工人權,震撼全台。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27日受訪時,強調推進半導體本土製造的決心,目標是將晶片自製率提高至40%。他稱,美國太依賴台灣生產的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