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12/25~12/29)重要新聞回顧

【水水台灣】

台灣廢塑膠循環    再利用僅占29.7%

資源能夠循環使用,就必須要結合產品設計與技術創新,加上回收、處理、再利用等機制,建構出完備的循環系統並提升循環效率,否則就容易使資源變成廢棄物或垃圾,甚至形成污染問題。

 

延伸閱讀1:推動「塑膠循環商業模式」以商業驅動企業永續消費與減塑轉型

延伸閱讀2:淨零加值 塑膠循環不是夢

延伸閱讀3 : 創新資源循環利用 打造淨零永續未來

 

永續及人權納入供應鏈法制化

全球供應鏈近年來進入重大重整期,除美中競爭、去風險化考量外,永續及人權等要素從自願遵守到法制化的發展,也是台灣公私部門需要加速準備、接軌的重要趨勢。供應鏈反映永續及人權要素的法制化,在近期出現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就是歐盟議會與理事會今年12月針對「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達成政治性初步共識的發展。

 

延伸閱讀1:12家首屆永續金融業出列 有助引永續資金

延伸閱讀2:參酌星馬做法 推動永續金融

延伸閱讀3 : 聚焦AI共創安全永續城市 晶睿通訊首度通過AA1000查證標準

 

 

【公與義】

印度前央行總裁 談兩岸問題稱中國會採取行動          

印度媒體《今日商業》24日報導,台灣雖然以獨立國家的方式運作,但北京卻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分;在俄羅斯出兵侵略烏克蘭之後,關於「中國可能對台動武」的猜測也越來越多。曾任印度儲備銀行總裁的知名經濟學家拉加恩指出,中國確實有可能對台灣採取行動,並且引起西方世界的一系列反應。

 

延伸閱讀1:習近平談台海 強調融合發展與和平

延伸閱讀2:大陸為何打石化拉石斑?

延伸閱讀3 : 從世局看兩岸和談的重要性

 

美國主要媒體第一槍 紐時控告OpenAI微軟侵權

「紐約時報」今天控告OpenAI及微軟公司未經許可使用該報數以百萬篇文章,以幫助訓練聊天機器人為讀者提供資訊,是首個控告OpenAI及微軟的美國主要媒體機構,原因其作品相關版權問題。

 

延伸閱讀1:紐時控侵權 OpenAI:盼能互利

延伸閱讀2:生成式AI崛起,是強化資安的大好機會

延伸閱讀3 : 年均成長逾50% 2030年全球生成式AI市場估飆至20倍

 

新北國中校園割頸案...後續延伸問題

新北一名國三楊姓男學生25日在校內因與林姓女同學起口角,遭出頭的郭姓男同學持彈簧刀砍傷頸、胸部致命危,一度無生命跡象,在與死神一番搏鬥後,該生仍於26日晚間宣告傷重不治。檢警今上午也公開相驗結果,楊生總共被刺10刀,分布頸部、左胸、右下背,都是靠近臟器、動脈,刀刀致命。

 

延伸閱讀1:國中生之死 兒少修法方向是保護了誰?

延伸閱讀2:走了一個國中生之後,校園安全關卡6個反思

延伸閱讀3 : 割頸案受害家屬從憤怒轉為哀傷 盼孩子的死能換「少年法」修法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