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清零政策加劇供應鏈中斷

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 Inc.)經濟學者認為,中國實施嚴格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清零政策,很大程度上延長了供應鏈中斷的問題。

大陸衛健委17日公布,大陸16日新增163例本土確診病例,其中,天津占80例,河南占68例,包括安陽60例、許昌七例、鄭州一例,廣東占九例,包括珠海五例、深圳兩例、梅州一例、中山一例,陝西西安五例、廣西崇左一例。

天津單日本土確診病例暴增,本輪疫情以來,當地累計新增本土確診定已達294例,危及即將於2月4日登場的北京冬奧。北京官方收緊出入管制,自22日起至3月底,抵達北京的民眾須在72小時內再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中國「清零政策」的嚴厲封城措施重挫產業鏈,多家機構和外資對此表示憂心。穆迪警示,原預期將在2022年初緩解的供應鏈中斷問題,恐將因大陸限制政策而加劇。另有德商表示,若疫情短期內不好轉,則打算離開大陸。

穆迪分析公司的資深亞太經濟學者艾爾(Katrina Ell)說,供應鏈中斷問題迄今已持續約一年時間,但預期「今年頭幾個月會顯著趨緩」。

她14日在CNBC節目中表示:「我們會開始在生產者價格、投入價格等方面看到明顯的下行壓力。但考量到中國的清零政策,以及中國傾向關閉重要港口和工廠的做法,這真的會加劇(供應鏈)中斷問題。」

北京當局自2020年初疫情爆發以來就實施清零政策,包括嚴格的隔離措施和市內或國際旅行限制,以防疫情擴大。

這些防疫措施影響了全球製造業和物流,導致供應鏈危機惡化。此外,各界也一再擔心傳染力強的Omicron變異株可能對物流業構成另一波衝擊。

艾爾指出,中國的清零政策「確實提高了供應鏈實質性改善的下行風險」;她還說:「未來2個月會在通貨膨脹和中央銀行決策上出現重要的後續影響。」

CNBC提到,有鑑於中國在國際上的經濟分量和重要性,艾爾的分析顯得特別中肯。中國是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2大經濟體,去年在發現一名工人染疫後,關閉了寧波舟山港一座重要碼頭,而寧波舟山港目前是全球第3繁忙的港口;這也是中國二度暫停國內關鍵港口的業務。

跨國投資銀行暨金融服務公司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本月11日將中國2022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從4.8%下調至4.3%,理由是預期中國可能會為了防堵Omicron而增加對商業活動的限制。

艾爾表示:「清零政策意味著經濟復甦之路會有點坎坷,尤其是在消費方面。」

她還說:「有些手段已經在實施,也將在未來數月繼續執行,以平抑國內需求;同時也要確保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不會破壞政府今年穩定成長的目標。」

外媒報導,新加坡亞洲貿易中心執行董事艾姆斯(Deborah Elms)直言,只要大陸繼續採取清零政策,供應鏈中斷的問題就無法解決。高盛集團日前也因防疫措施恐限制商業活動,將大陸2022年經濟增速估值自4.8%下調至4.3%。

外商對大陸疫情也高度警惕,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調查指出,近五分之一大陸德商表示,若疫情短期內未好轉,則考慮於2022年或之後撤出。

德國商會(AHK)上海首席代表馬銘博表示,大陸限制航班和封城打亂供應鏈,許多德商對前景感到悲觀,計畫調整供應鏈、尋找替代供應商,歐洲客戶則須因應交貨期拉長和價格上漲等問題。

相關新聞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一場會議上說,美國對中國加課關稅,將使中國出口需求急遽下滑...
這項由榮鼎集團進行的研究凸顯了習近平標誌性產業戰略「中國製造2025」計劃釋放的巨額國家支持已使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力有所增強。...
「股神」沃倫 ·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於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舉行的波克夏 · 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
2025年春季,加拿大、澳洲與新加坡相繼舉行關鍵選舉,選舉結果不僅反映各國選民對經濟民生與領導力的優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