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楊金龍提3憂心
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不僅難保2,甚至保不住1.5。央行21日將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下修至1.46%,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今年經濟成長率不如預期,預估今明兩年產出缺口皆為負值,同時有三大不確定因素影響全球經濟金融前景,恐影響全球經濟復甦力道。
這三大變數,一即主要央行貨幣緊縮的累積效應及高利率的持續期間;二是中國大陸經濟下行風險升高;三是全球經濟零碎化發展。
■主要央行貨幣緊縮外溢
央行的貨幣政策將持續關注主要經濟體緊縮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大陸經濟下行風險、國際原物料價格變化、地緣政治風險、極端氣候等,必要時適時推出,以穩定物價及金融,協助經濟發展。
央行對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的預估,從去年12月的2.53%,今年3月下修至2.21%,6月下調至1.72%,9月是第三度下修至1.46%。
■大陸經濟下行風險升高
楊金龍說明,首先美國聯準會整體還是鷹派,年底前可能還要再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明年降息從4碼變成2碼,必須留意緊縮貨幣政策的遞延、累積及外溢效果;其次,大陸經濟有點下滑,並朝寬鬆貨幣政策,但財政政策是否可再寬鬆,要再觀察。
■憂全球經濟零碎化效應
三是中美貿易衝突等因素造成全球經濟零碎化,要觀察國際原物料價格變化、地緣政治風險、極端氣候等因素。
今年以來台灣出口疲軟,廠商更趨保守而延緩投資。央行將今年輸出、民間投資的貢獻,各下修0.85、0.75百分點,民間消費則上修0.56個百分點。
■Q4經濟成長可高達5.22%
今年經濟成長率將逐季成長,第三季預估2.39%,第四季來到全年最高的5.22%;明年全年預估經濟成長3.08%,但卻是反向逐季下滑,第一季到第四季分別為5.32%、4.1%、2.3%、0.9%。
對於通膨預估,楊金龍說,下半年通膨率將略低於上半年,全年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與核心CPI年增率分別為2.22%、2.44%,低於去年的2.95%、2.61%。主要是進口物價及生產者物價趨跌,商品類價格漸趨平穩,但服務類價格漲幅較高。
展望明年,最重要的是國內服務類價格漲幅可望趨緩,預測CPI及核心CPI年增率將續降,分別降到1.83%、1.73%。但楊金龍強調,有些理事提醒要關注通膨變化,「不能掉以輕心」。
相關新聞:
楊總裁的關鍵字 透露央行決策走向
中央銀行昨天開理監事會議,會後宣布貼放利率連二凍,繼續停止升息。不過,這不代表央行貨幣政策不再緊縮甚至結束這一波升息循環,從央行總裁楊金龍會後談話反覆強調的關鍵字uncertainty(不確定性),不難推敲出央行貨幣政策的走向。
就在央行理監事會前,美國聯準會(Fed)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在百分之五點二五至百分之五點五區間不變,符合市場預期。而向來與Fed亦步亦趨的央行,也再次決定暫停升息,顯示現階段台灣物價壓力並未大到央行須升息壓抑通膨,因而選擇不升息協助經濟發展。
不過,如同聯準會不升息之際仍展現鷹派立場,央行不升息的此時,也出現傾向鷹派的跡象。
央行決定未來貨幣政策有幾個關鍵數字。一是經濟成長率。央行對今年景氣看法趨於保守,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下修至百分之一點四六,不過對明年估值百分之三點○八相對樂觀。這讓央行利率政策偏鷹有了空間,即可以繼續升息。
其次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央行預測今年CPI年增率為百分之二點二二,明年服務類價格漲幅可望趨緩,CPI年增率預測值為百分之一點八三。看似明年可回到百分之二的警戒線以下,卻不代表能高枕無憂。
楊金龍強調,過去十幾年台灣CPI在百分之一左右,屬於「低且穩定」,不過三大因素使得CPI似乎出現結構性的變化,這三因素包括氣候變遷、地緣政治、全球化改變。使得CPI可能從過去的百分之一左右,向上位移到百分之一點五或百分之一點五到二之間,他甚至以可能是new normal(新常態)來形容。由於央行首要任務是維持物價穩定,代表央行的政策利率水準恐怕要比以往高一點。
楊金龍反覆強調不確定性,尤其有三大不確定性值得關注,包括主要經濟體緊縮貨幣政策之外溢效應、中國大陸經濟下行風險,以及國際原物料價格變化、地緣政治風險、極端氣候,而這些變數都不是央行能掌握,萬一台灣出現物價年增率在百分之二的新常態下,接下來迎來的恐怕不是更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