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討論/打造電信生態 再造神山
余孝先:黃志雄副總歸納台灣電信生態系統的成功關鍵因素,第一是政府的支持,第二是infrastructure建置總要人做,第三有一個健康的環境,性價比要合理。第四積極參與國際的標準,第五是跨域協同,不只是電信,更需要產業domain,第六需要高度數位化的社會,我們人民的數位素養高,容易接受新的數位工具。大家覺得哪個面向如果再加強,能夠更成功?
掌握Open-RAN 機會
呂學錦:國內產業在Open RAN下蠻大功夫,但是還沒有起飛,我一直在注意什麼時候基地台領域可以突破。因為基地台是國內網通產業界希望建立的生態鏈,不是只有Device的機會,更希望進入到核心網路領域。關鍵問題是如何讓營運商放心?不管是台灣大還是中華電信都希望在使用Open RAN架構建置網路系統時,有廠商願意承擔、快速解決問題,才能把大廠所主導的基地台,找到替代方案,就像半導體替代真空管一樣。
丁邦安: 這五年來,幾個電子大廠都是從SI切入進去,台灣現在有將近15家網通廠都有產品,但是如何讓營運商放心?才是最重要的,就是信任,這件事情是要經過很多驗證,過程不全是技術問題,還有財務的課題,因為做不好廠商要賠錢,你的口袋不深,研發就無法持續。
黃志雄: Open-RAN的研發,電信商有兩個門檻,穩定可信賴、資安,這也是監理機關非常在意的,如果在國內電信營運商能驗證成功,就可走向全世界,這是讓整個生態系成功很重要的部分。Nokia、Ericsson、華為走多久才建構這樣的品質能力,我們若要後發先至,還需努力。
余孝先: 電信商重視的不是設備出問題然後你賠我錢,重要的是他對他的消費者難以交代,所以新技術演進過程如何來保障這件事情?那是要時間去慢慢累積信任。我非常認同可能從一些比較特定的應用開始著手,萬一有什麼問題影響不大,不會讓電信商客戶跑光,是一個好的策略。
6G頻譜選擇 低頻是正辦
黃志雄: 台灣在低頻領域的規劃,搭配PPDR(Public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Relief,公共安全與救難應變),可更積極及強化;Terahertz部分是針對D2D(device-to-device)間之特定高速通訊。故對於6G未來整個頻譜的應用需求(含既有釋出頻譜的refarming),政府在規劃可呼應國際潮流再往前走。
呂學錦: 提到6G要進入Terahertz的領域,我覺得聽一聽就好,除非你將來只做point to point的行動通信,否則是不一樣的思維。一位研究機構領導者告訴我,Terahertz的研發難得不得了,建議不要去碰。5G Minimeter Wave(28GHz)還做得零零落落,為什麼要去想Terahertz。6G的發展在行動通信上應用,還是要重整(refarming)既有的低頻譜才是正辦,除非你是要做獨特的應用。
垂直應用要跨界 需顧問服務協作
林東閔: 在企業專網我們有很多不錯的Solution,但沒人聽過,需要大的品牌把它連結起來。例如,台灣大跟緯創合作,我們將5G、AR/VR導入到松菸園區,為什麼選擇松菸?因為可以做很好的示範,再複製到全台、甚至是東南亞,這樣投報率、效益會增加。其次,經常我們常選出很酷的、很棒的點子,但消費者難以買單,很多案子在第一輪錢燒光後,就不太會有第二個真正落地的版本,這是過去5G專網驗證場域常見的事,是丁所長剛剛講Financial issue。6G要從消費者的角度解決人類的問題,不是解決電信產業的問題。
呂學錦: 垂直領域的應用這一塊,有一篇報導的標題“5G: Is it making (enough) money yet?”探討電信業者花這麼多錢標到5G的頻率/頻譜,經過3-4年的建置,這些業者到底賺到錢沒有?答案不用說了。目前為止5G的應用就是三角形上面那一個角--寬頻的應用,底下那兩個角這麼多年以來,連德國、英國這樣高度工業發展的國家,個案累積不超過千個,還沒形成商機。我認為垂直領域的應用挑戰很多,剛開始躍躍欲試,花錢去推廣的時就開始猶豫,因為看不到投入的價值。
黃志雄: 垂直應用要跨國輸出的話,有幾個特點,第一就是要以台灣有優勢的強項,如智慧醫療,國內有成功應用案例,走到國外應用風險相對較低。此外,智慧交通科技執法這一部分,台灣做得非常好,但在跨國必須要考慮當地的風土文化、法規,這樣到國際去發展才會較順利。
上位政策 國家隊或Cluster
余孝先: 建議先定義什麼是國家隊?早年台灣產業成功經驗如半導體產業、PC產業、網通產業從無到有,從來就沒有國家隊這個名詞,是靠cluster產業群聚,上下游各個環節都在台灣,自然就形成群聚;所謂的國家隊,像以前的電信國家型計畫,國家出經費大家來提研究計畫加速發展?還是說要國家主導?大家心目中國家隊是什麼定義?
呂學錦: 用國家隊這個詞,是一個通俗的想法。約十年前5G剛開始時,工研院、資策會還有業界包括聯發科就開始投入。聯發科在5G早期投入,他的頻譜策略選擇正確。加上工研院的幫忙、交大團隊支撐,志同道合的一起往前走。這是成功的經驗。要給政府建言的話,政府的resource要及時到位,只要在國防領域撥出小錢,在這裡是大用途,呼籲政府一定要能夠有適當的反應。
黃志雄: 我們的看法必須要結合end to end整個供應鏈體系進來,要有人願意來做先期投入,不管國家隊或是cluster這是第一步。之後,必須要有人去define要從哪邊切入,這個部分希望國家能扮演領頭帶動的力量跟角色,例如中華電信跟經濟部5G辦公室成立「台灣5G產業發展聯盟-中華電信領航隊」(CHT Pilot Team),透過雙CEO的角色,去推動產官學研teamwork,未來6G是否參考借鏡?國科會也關注6G議題,怎麼樣去推動整個cluster的組織,我覺得是很重要的。
林東閔: 當年我在宏佳騰開發智慧車聯網時,在海外發表了全世界第一套讓摩托車可自動導航到目的地的系統,這套系統是較低成本的安全車聯網,但它的延遲很高。還好到5G有個重要特色,低延遲通信、低功耗,本來很期待,但整套系統含一塊4.2吋的CIPS的總成本,不是單獨廠商可以投入的。當時跟台灣大企業用戶事業群,到經濟部技術處爭取5G標案來研發。這案例要凸顯的是:技術研發需政府資本挹注。
呂學錦: 政府組織改造後,主管這個產業發展的機關,似乎還在過渡時期,本來經濟部扮演的角色非常的明確,現在有NCC、數位發展部,權責分工是否最有利於産業發展?數位發展部讓業界感覺距離很遠。大家期待政府當領頭羊,世界各國產業發展皆如此。希望政府在這個部分要趕快強化,不要變成因為數位化而空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