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副教授憾事 揭大學教授悲歌

編者按:

近年來社會不斷強調提升與改革,但在創新與保存價值之間,我們視乎缺少了平衡,也漸漸失去珍貴的價值。由台大植物所張姓副教授所發生的憾事,可以一窺大學教育目前在行政中的眾多缺失;教授一職本應專注在學術研究與教學,卻淪為升等之路下的犧牲品,令人遺憾。要如何回歸教育本質,找到屬於這世代的價值核心,是不容忽視,更刻不容緩的要事!

論文發表不順 成最後稻草

台大植物所桃李滿天下,目前國內生命科學界研究植物者,很多都是台大植物所畢業,張姓副教授的死雖然學校對外未多談,但仍引發學界的討論,深究其背後的原因;據悉,50多歲的張姓副教授單身未婚,與家人同住,上周三之後就沒有回家,一直到周六學生找他,才發現出了意外。而學校之前就獲悉這名老師有狀況,列為輔導對象,但仍未能避免憾事發生。

據張副教授的同學與學弟妹表示,張的個性比較內向,但做研究相當認真,升任副教授多年,一直沒有辦法升教授,近年論文發表又不順利,加上最近身體出狀況,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求升等失去研究、教學本質

大學老師升等主要是以發表論文的多寡分數來評定,教學與服務都只是配角,近年有不同的聲音出現,認為論文只是鎖在高閣裡,對社會根本沒有貢獻,而有必須調整的聲音出來,讓喜歡研究的老師繼續研究,但應同時重視教學、產學合作及大學社會責任等,因此才有多元升等的變通辦法,也就是不光以研究論文做為升等的主要依據。

但是各校各系所仍有不同的做法,特別是像台大等國立大學對老師研究論文的要求仍然相當高,有老師透露,甚至多元升等成為派系運用的資源,例如學校裡哪個大佬想要保送自己人升等,即使研究做的不好,也可以用多元升等為藉口,讓自己人順利過關,「多元變成失去標準」。

南部教授集體21日發文給台大要求重視此一問題,表示大學老師要同時做好研究、教學與社會服務等事,根本就是蠟燭兩頭燒,很多老師都學會要交際應酬,才能有好的研究資源,而教學的部分又因為有學生評鑑,必須討好學生,近年更因為「文憑無用論」盛行、加上少子化,學校欠缺研究生,老師甚至必須自己操作實驗,更讓老師忙上加忙,即使大學老師的職稱看起來光鮮亮麗,身上的壓力外人難以想像。

相關新聞

近期,一份來自「碳簡報」(Carbon Brief)網站的報告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指出中國大陸在二○...
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 國民黨 今天在人數優勢下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眾消費韌性」特別條例,明定提供企業金融支持...
颱風丹娜絲從嘉義縣布袋鎮登陸,百年一遇,強陣風造成嘉義地區災情嚴重,設置於布袋新塭及義竹東後寮溪墘滯洪池的水面型太陽能光電板被吹翻、破損,...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日韓等14國關稅通知書,台灣不在其中,川普也簽下行政命令,將對等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包括台灣在內多國獲得更多談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