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經濟 民生物價飛漲 「惡性通膨」恐再次降臨

油價上漲、汽車價格提高,消費性商品製造商調整許多民生用品的價格,準備因應上個世代消失、如脫韁野馬般的「惡性通貨膨脹」(runaway inflation,指三位數以上的通膨)再次降臨。

美聯社分析,惡性通膨常發生在大多數商品或服務不只漲價而是飛漲的時候,物價飆升,影響國民收入、儲蓄及購買力。

聯邦政府12日公布的報告顯示,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增0.8%,這是過去十年多以來最大單月增幅。市場擔憂通膨率長期上升,美股指數期貨紛紛下挫,任何通膨擴大的跡象都會衝擊市場並危及經濟復甦。

通膨過去常會帶動薪資提升,因為員工也會要求調薪以符合物價,但現實情況往往不如預期,調薪幅度也難以彌足上漲的物價,甚至形成惡性循環,造成通膨進一步擴大而薪水卻不見起色。

亞馬遜(Amazon)等部分企業近期已調整薪資,表示無計畫再調整。

19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美國歷經慢性高通膨,消費者物價隔年上漲近兩位數,近年則在聯準會的介入之下維持通膨低於2%的年度目標。

少數經濟學者認為,美國正處於難以控制的高通膨邊緣,企業、消費者及投資人的疑慮與不安也漸增。

美聯社分析,物價未來幾個月可能再漲的原因之一是去年3、4月物價下跌,當時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經濟,在那之後物價回升,也讓年度同期成長看似偏高,今年3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增加2.6%,而今年2月僅1.7%。

分析師預測,消費者物價指數4月會再漲,年度同期成長可能達到3.6%,若此預測準確,將是近十年來最大增幅。

另一大原因則是廣泛的原物料短缺,造成供應瓶頸,不只建商缺乏木材蓋新屋,製造商也缺銅造物,汽車業者沒有足夠的半導體晶片,餐廳也無法供應雞翅等;這與疫後經濟快速復甦息息相關,各產業難以跟上腳步。

相關新聞

據最新統計數據,中國青年失業率在8月份攀升至一年半來最高點。與此同時, 房地產危機和消費疲軟加劇了就業困境。路透社援引經濟學家預測報導稱,...
河浪武史: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9個月來再次啟動降息。世界經濟將形成川普關稅這腳煞車和主要國家貨幣寬鬆這腳油門並存的複雜格局。...
美國聯準會(Fed)17日決議降息1碼,為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以來首度降息,且預期今年底前將再降2碼,明年預估降息幅度維持為1碼不變。...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以下簡稱:美聯儲)9月17日決定重啟降息。主席鮑威爾在記者會上反覆強調,高通膨和就業放緩同時引發擔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