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預測的通脹

據《金融時報》社評報導,2008年金融危機後,央行一再錯誤預測通脹回歸,目前央行官員們面臨的道路仍不明朗。

2008年金融危機後十年的大部分時間中,一些央行官員每個季度都會預測,通脹很快會回來。在他們的預測無一例外地未能成真後,他們會再次預測通脹會回來——這一次的預測值較之前略低一些。

正是這種令人羞愧的經歷,影響了人們對當前市場擔憂通脹回歸的反應。在如此多次看到有關通脹將恢復「正常」的預測落空、以及量化寬鬆將導致惡性通脹的錯誤警告後,人們現在更難相信,在導致經濟活動進一步下滑的新冠疫情過後,會迅速恢復通貨膨脹。

然而,歷史中充斥著「模式更迭」,在此過程中經濟行為會發生持久的變化。這包括2008年危機後的低增長和低通脹,以及在該危機前英國央行(BOE)前行長默文•金(Mervyn King)所說的「無通脹持續擴張(NICE)時期」——這一時期長達十年。許多這樣的變化都發生在經濟衰退之後,在衰退之後,之前模式中的確定性因素不再成立。在事實發生之前,它們很少能被預測到。

因此,市場對通脹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由於預期央行將被迫提高利率,本周股票和其他長期資產的價格下跌。美國周三公布的最新通脹數據顯示,美國物價同比上漲率達到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再度強化了這種印象——儘管這些數據因與疫情封鎖期間的物價下跌進行比較而有些失真。

謹慎的投資者保護其投資組合不受通脹影響或許是明智的,但央行官員們面臨的道路並不明朗。目前尚不清楚成本壓力是暫時的,還是更持久變化的一部分。最終,無論經濟復甦過程中發生什麼,央行都必須將通脹控制在目標水平,並密切監控預期的變化。

新冠疫情導致的是一場不同尋常的經濟衰退。這不是一場由金融體系的過度行為或貨幣政策的改變而引發的衰退,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關閉部分經濟的決定所導致的。同樣不同尋常的是政府的應對措施,不僅在於經濟刺激的規模——各國央行和財政部都在全力以赴——還有其設計,即向企業提供資金,以保持工人的就業。這可能會導致經濟以更快的速度復甦,迅速用光過剩的產能。

而產能可能已經被削弱。並不是所有的企業和工作崗位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從而得以保留,重建它們需要時間。同樣,任何向新工作方式的轉變——無論是綠色方式還是其他——也都需要時間;過程中的摩擦可能導致更高的價格壓力。

最關鍵的將是勞動力市場的表現。美國政府政策的一個明確目標是權力向工人轉移。這可能會導致暫時的價格上漲被考慮進薪酬協議,並最終納入長期通脹預期。沒有必要反應過度。權力平衡的任何改變都將是微小的,而且可能早該發生:它不太可能導致通貨膨脹的快速起飛。

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復甦經驗教會央行,低通脹伴隨著比他們想象的低得多的失業率。同樣有益的是,他們認識到,自己在預測失業與通脹之間關係的變化方面能力有限。隨著世界從新冠疫情中復甦,他們應該記住這兩個教訓。

相關新聞

據最新統計數據,中國青年失業率在8月份攀升至一年半來最高點。與此同時, 房地產危機和消費疲軟加劇了就業困境。路透社援引經濟學家預測報導稱,...
河浪武史: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9個月來再次啟動降息。世界經濟將形成川普關稅這腳煞車和主要國家貨幣寬鬆這腳油門並存的複雜格局。...
美國聯準會(Fed)17日決議降息1碼,為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以來首度降息,且預期今年底前將再降2碼,明年預估降息幅度維持為1碼不變。...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以下簡稱:美聯儲)9月17日決定重啟降息。主席鮑威爾在記者會上反覆強調,高通膨和就業放緩同時引發擔憂的情況「...